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关键在党、核心靠人。利州区委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基础性、关键性、保障性作用,以“五个强化”为统领,下足“绣花”功夫,努力走出一条抓党建促脱贫的“摘帽”之路。
强化党委统揽,健全“作战体系”。健全“1+6+17”脱贫攻坚作战指挥体系,建立“六个一”帮扶力量联席会议制度,区乡村三级每周进行分析调度。同步全覆盖向非贫困村插花贫困户选派“六个一”帮扶力量,并建立临时党支部。建立月清单、全程留痕和常态督查督办三项机制,实行一般性的休假请假、学习培训和外出考察“三个暂停”工作纪律,鲜明提拔重用、评优评先和解决困难“三个优先”激励导向,督促帮扶力量认真履职尽责。实施“分类定级整治提升”行动,对“六个一”帮扶工作进行打分排位,紧逼帮扶工作上档升级。
强化干部支撑,筑牢“攻坚纵队”。按照领导班子功能结构模型,及时交流调整工作不在状态科级干部32名。区乡换届中,通过配备6名专职党委副书记、选派11名挂职干部、遴选9名“四类人员”充实乡镇领导班子力量,调剂增加4个编制加强扶贫移民部门力量。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82名。大力改造村级班子,换届后村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文化、35岁以下达到“两个40%”。举办“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等示范培训班78期,培训党员干部7200余人次。常态开展“走基层”活动,帮扶干部走村入户宣讲脱贫政策、厘清发展思路、厚植扶贫情结。
强化支部引领,锻造“排头先锋”。创建命名党建扶贫示范户、村、企业等302个,打造示范带5个;探索“支部+”“党员+”等机制,培育绿色果蔬、中药材等“六大产业基地”300余个,带动8300余户贫困户创业增收。开展组织建设“合建、共建”、产业发展“党建+众筹”、致富增收“先富带后富”三大行动,产权、旅游等扶贫模式让群众受益,阿坝州、北川县等地前来学习考察。在省定标准基础上,村干部基本报酬最高上浮35%。建立补贴奖励制度,对当年度完成脱贫任务的贫困村,区财政一次性奖励2万元。实施集体经济“振兴计划”,3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5亿元,全面消除“空壳村”。
强化人才保障,派遣“技术尖兵”。建立“利州人才580综合服务平台”,集聚产业、电商等方面优秀人才490名,分类组建产业发展、创业就业等服务团队8个、小分队39个,集中开展优秀人才助力脱贫攻坚“八大行动”。242名“产业能人”辐射带动贫困户1000余户、3800余人。组织各类人才团队举办农业技术、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培训93场次,开展产销对接、送文化下乡、医疗专家义诊等活动118场次,惠及贫困人口1.6万人。对接贫困群众需求,探索创新“2+2+X”党员志愿服务模式(以“自愿申请+统筹调配”方式组建队伍,开展“坐诊式+出诊式”服务,结合实际组建多类志愿服务队),开展合力建房、助农“双抢”等志愿服务1200场次,服务群众1.6万余人。
强化群众主体,培育“主力军团”。广泛开展“六化”行动,依托“农民夜校”,全覆盖、订单式开展“四讲一做”活动,通过教育感化、典型带动、十户联保、政策帮扶与群众参与直接挂钩等措施,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带动新风正气培育。全域创建“四好村”,大力宣树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自强自主。建立完善“绣红旗”竞赛公示制度,将基础设施项目等达标验收权交给群众,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中共广元市利州区委组织部 周元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