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两个库 上好五堂课 带好一群人
——平昌县探索251模式推动农民夜校工作有序开展
2016年9月到12月,平昌县498个行政村“农民夜校”全部挂牌开班,定期组织授课,运行规范。为进一步提升农民致富能力,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乡村文明程度,积极探索建好“师资库、教材库”两个库,上好“遵纪守法、知恩感恩、能力充电、习惯养成、幸福欢乐”五堂课,满足群众“求知、求富、求乐”的愿望,引领一方群众“加油”脱贫攻坚,聚力“四好村”建设。
配强人才,选优教材,建好两个库。一是突出特点,拓宽视野,以“品行优、能力强”为标准,建好“师资库”。采取自下而上、层层选拨、分级管理的方式,从优秀的年轻干部、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村干部和致富能手中选聘,构建县、乡(镇)、村(居)三级“师资库”。目前,进入县级师资库的夜校专职教师5名,兼职教师46名;进入乡镇师资库的夜校专职教师43名,兼职教师172名;进入村级师资库的夜校教师1322名。二是整合资源,精筛细选,以“学得会,用得上”为标准,建好“教材库”。通过整合农家书屋、远教平台、党建网站以及主流媒体、专业报刊等资源,收集整理、编印政策法规读本15000余册、实用技术资料10余种,2万余册;健康、安全知识视频资料20余种,还入库传统道德规范、倡导文明新风的书籍和资料,构建丰富多彩,实用性强的“教材库”
选好“菜单”,定准名单,上好五堂课。农民夜校开课前,广泛征集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热难点问题,根据培训内容,确定参训人员,分类开展培训。培训结束后,组织参训人员对授课质量进行满意度测评,授课教师对课堂秩序进行点评。上好“遵纪守法”课。将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提高农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知晓率和覆盖面,特别是对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的深透解读,让群众家喻户晓,入心入脑。上好“知恩感恩”课。组织开展道德文化建设,以身边的道德模范、“最美平昌人”的感人事迹,让农民群众形成好的风气。上好“技能充电”课。根据农民创业致富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和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的技能培育,提高农民的致富技能。上好“习惯养成”课。强化养成教育,提升个人素养,做“五讲四美”的文明人。上好“幸福欢乐”课。经常性地组织农民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沟通思想,交流经验,达到邻里互相关心帮助,共同发展致富的目的,让农民活跃起来,高兴起来,团结起来,充满幸福感。
分层指导,分类辅导,带好一群人。按照“分层指导,分类辅导”的原则,根据思想素质、文化素养、技能水平等方面差异,分门别类,因人施教,提升农民素质,提高致富本领,增大幸福指数。培育致富带头人。对有发展能力和意愿,但缺乏资金、技术和信息的农村能人,在政策、项目、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的同时,上门指导,多渠道收集整理并及时发布政策、市场、价格、劳动用工需求等信息,帮助提升市场信息分析能力,着力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示范带动周围人致富创业。激发参学积极性。坚持实用、便民和浅显易懂的原则,把课堂开到田间地头、家庭院坝、乡村舞台、“两微一端”,以交流互动、现身说法、观摩体验、讨论表决等方式,充分激发群众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保障学习实效。
(平昌县委组织部 陈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