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3993563

通江县:创新举措 确保“农民夜校”出实效

www.gcdr.gov.cn (2017-04-27) 来源:四川组工网

通江县始终坚持把“农民夜校”作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明法理、守纪律的新型农民的重要平台,创新举措,着力提升“农民夜校”的运行水平和教学实效,不断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建立“三张清单”,强化过程控制。建立责任清单。坚持清单化明责,精准落实县乡村三级责任主体,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民夜校”精细化责任体系。建立建设清单。按照“农民夜校”建校的“八有”标准进行细化,统筹整合村级活动阵地资源,确保教学场地不低于90㎡,确保每所夜校都有“4个1”。建立教学清单。组建农民夜校课件库,为每所“农民夜校”标准化配备政策法规、种养技术等8类纸质教材和音像教材。

筑牢“三项保障”,提升运行水平。筑牢师资保障。从县委党校、县农业局等10多个县级部门和49个乡镇选派500名专业教师,组建农民夜校师资人才库,选配300多名“乡土人才”充实师资力量。筑牢经费保障。根据“需求导向、分类施教、注重实效”等原则,将“农民夜校”运行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采取村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支持、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补贴等多种方式。筑牢制度保障。建立《“农民夜校”教育培训制度》、《“农民夜校”学员管理制度》等学管制度,明确教育培训主要任务、培训模式,从严管理参训学员。

开设“三类课堂”,确保教学实效。开设“政策宣讲必修课”。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脱贫攻坚等惠民政策作为宣讲的核心内容,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方式,把党的声音第一时间传递到一线。开设“基础技能提升课”。对贫困户按“五个一批”分组开展脱贫培训,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普遍掌握1—2项实用技能。开设“先进文化涵养课”。结合“四好村”创建工作,开设道德法治、文明新风等文化教育课程,邀请县内道德模范等身边典型现身授课800余次。

(中共通江县委组织部 张峻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