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3995458

“五评五比”逐梦小康路——巴中市通江县长春村大力探索村级治理新机制

www.gcdr.gov.cn (2017-03-21) 来源:四川组工网

“我们要致富,靠山在支部,‘五评’又‘五比’,推崇好制度;群众服党员,党员服干部,困难有人帮,邻里又互助……”30多年来,通江县长春村一直保持着户容院貌干净整洁、尊老睦邻蔚然成风、村民言谈举止文明有礼、致富奔康你追我赶的幸福、和谐、向上的生动局面。提及村风民风,村民们无不自豪。

长春村地处通江县城东北方向30公里,幅员面积8.6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237户958人,有党小组6个,党员25名。尤其是近年来,党支部坚持“五评”强党性、“五比”带民风,凝聚起了干部群众齐心奔小康的强大合力。该村2002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安全文明村”、2004年被省扶贫办评为“全省新村扶贫工程先进集体”……

“五评”评“星级”,评出党员的“先锋”指数

建立健全党员“星级”评定办法和激励机制,通过党员评议、群众参与、支部回访等方式评定党员党性修养和表率作用。一是随机提问“现场评”。群众在会议现场、田间地头、村头路尾等场所,均可以向党员询问村内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点任务的相关情况,如有质疑,当面提出,由党员现场作答。并将自己的满意程度上报村支部,作为党员“星级”评定的重要参考。二是意见征集“公开评”。设立意见箱,建立电话、短信意见征集平台,强化了党员在低保评审、医疗卫生、困难帮扶等惠民利民政策的监督作用发挥。主动向广大群众征求意见,接受群众的批评建议,以满意的程度确定“星级”的等次。三是组织生活“定时评”。定时召开党小组会,全体党员集中汇报自己的工作和思想状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重点对党员干部的示范率带、结对帮扶等情况进行民主评议,把评议结果作为先锋指数量化考核依据,并张榜公示。四是年终述职“集中评”。每年年底,村支部通过“组织生活会”集中组织党员进行党性分析,并结合家教家风、乡村治理等情况接受由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参加的集中评议,作为向上级推先评优的重要指标。五是限时整改“动态评”。对评议查摆出的问题,村党支部实行问题清单、认领清单、限时整改、台账销号的动态管理制度,整改实效由村党支部召集党员、村民代表评议考核。对已经整改的,开展“回头看”,防止反弹回潮、问题重叠;对整改落实不到位的,责令作出公开承诺。

“五比”比“积分”,比出群众的“文明”指数

村支部组织建立以无职党员和群众代表为主体的劝导队、考评组,坚持以户为单位,通过集中评分、现场打分、公开晒分等举措,促进群众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一是比户容院貌看“美德”。分类制定室内、院落、户外卫生情况和个人习惯“四项标准”,广泛开展“四看四查”活动,采取专门小组督查评比、保洁户长督促评比、邻里之间自我评比、奖惩措施促进评比,定期综合评定、集中公开晾晒、按户动态积分。二是比尊老爱幼看“孝道”。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出台“村规民约”,强化“尊老养老”办法,每年开展一次“孝道之星、成才之星”评比活动,通过查看照料老年人的饮食起居,了解邻里口中的婆媳关系,以及子女成长成才的社会反响,评选全村孝道之星、成才之星和好婆婆、好儿女等先进模范。全村有四世同堂家庭 10户、80岁以上老人15人,走出大学生、成功人士35人。三是比致富兴业看“能力”。坚持能人示范带动,按照“一季度一主题”,定期开展参观、座谈、评比活动,拓展村民致富视野,形成“学、比、赶、超”浓厚氛围。根据村民在发展致富产业、掌握生产技能、家庭综合收入等方面情况,评选“种养殖大户”、“创业示范户”、“科技示范户”、“致富能人”近300余户,激发村民创业致富、勤劳致富。四是比言谈举止看“修养”。通过悬挂标语、开设专栏、创设“文明讲堂”,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引导村民建设和谐家庭、树立文明风尚。同时,扎实开展“当文明人、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活动,让村民形成用语文明、行为规范、以礼相处的好风尚。五是比律己守法看“民风”。利用村民会议、农民夜校举办法治讲座,开辟法治宣传专栏,宣讲遵纪守法典型事例,开展法纪警示教育,常态评选“无矛盾纠纷、无信访闹事户”“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规范言行,在潜移默化中纯正民风。

民心聚则事业兴。如今的长春村,栽植核桃3000亩,种植马铃薯800亩,茶叶500亩……决胜脱贫攻坚,逐梦全面小康,村民们更加信心满怀……

(中共通江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