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郭强(左)和村支部书记熊飞(右)查看血橙苗生长情况
“第一书记”接受培训 受访者供图
12月5日上午,阳光温暖,微风和煦,资中县板栗桠镇天台村4组,成片的血橙树苗迎风摇曳。在更高的山上,有几个忙碌的身影,那是村里的“第一书记”郭强和村支书熊飞以及几名村民,他们正在地里清理杂草,要将这片地也“变成”血橙种植地。
天台村是板栗桠镇最偏远的村,由于基础设施差、无集体经济收入、无土地流转项目、农产品单一等原因,使得该村成为了贫困村。
去年8月,来自资中县委组织部的郭强成为了天台村“第一书记”,其所在单位也成为了天台村的帮扶部门。一年来,在“第一书记”和帮扶部门的帮扶下,村里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原本撂荒的山头也种上了血橙树,未来,村里还将建成肉兔养殖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退出贫困村指日可待——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晓凤 文/图
修路助学夯基石,贫困户看到新希望
天台村地处资中县板栗桠镇西北部,距板栗桠场镇10公里,距资中城区16公里,是板栗桠镇最为偏远的村,属于传统的农业种植村。由于全村基础设施差、无集体经济收入、无土地流转项目、农产品单一等原因,使得该村成为了贫困村,共有贫困户87户、248人。
12月5日,记者来到天台村看到,一些地里种着橘子、血橙,硕大的果子挂在枝头。板栗桠镇纪委副书记杨美告诉记者,因为道路不畅,加之远离场镇,运输一度是天台村的大问题,村民饱受交通不畅带来的困扰。不过,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存在多年的大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原来,天台村的帮扶单位资中县委组织部从县交通局协调到村道修建指标,采取政府补贴为主、群众自筹为辅的方式,拟修建通组入户公路7.1公里,目前已经完成3公里。明年,村民们或将不会再有“生产资料运不进来、农产品输不出去”的困扰。
4组贫困户熊永宽是天台村的养羊大户,公路修通前他只能用摩托车、三轮车运输草料、饲料,道路颠簸加上他身患残疾,每走一趟都非常艰难,公路修通后,他感到轻松了许多。“感谢政府,感谢第一书记和组织部的领导,路修好了运东西方便多了。”熊永宽朴实的话语里有着浓浓的感激。
此外,资中县委组织部还协调铁塔公司、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企业进场实地测量选址后,新建成两个基站,实现了全村移动信号覆盖,解决了通信不畅的问题;从农林、水务等部门协调项目,计划修建25口蓄水池,以解决农业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在帮扶部门的努力下,天台村的面貌正一步步得到改善。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和提升贫困群众造血功能的重要抓手。”值得一提的是,在经济扶贫的同时,资中县委组织部始终没有忽略教育扶贫,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如今天台村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均有书可读。
在今年10月的一次回访中,帮扶人员发现贫困户熊义的女儿熊婷初中刚毕业,因经济困难辍学在家,村干部曾多次上门劝说,熊婷都表示无意读书。本着“不能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的原则,县委组织部立即组织力量,综合分析研判熊婷家庭情况后,派出组工干部和“第一书记”一同上门,与学生本人、家长分别进行了耐心沟通。经过长时间的倾心交谈,终于说服熊婷,之后帮扶人员联系到一所职业高中,为其提供了“免学杂费、免住宿费、免生活费”的读书机会。
看着失学孩子重返校园,县委组织部的帮扶人员们似乎看到了熊义一家真正脱贫的希望。
出谋划策搞种养,天台村脱贫有信心
在天台村4组的一个山头上,“第一书记”郭强和村支书熊飞忙得不亦乐乎,衣服上沾满了草叶和灰尘。
郭强指着山下一片新种的血橙树苗向记者介绍说,在一个月之前,那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经过县委组织部实地考察和到各地考察学习后,最终决定将撂荒的土地种上血橙树苗。
“村里劳动力缺乏,灌溉水源也非常有限,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不现实,经过部里研究决定,种血橙能够合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经济收入也很客观。”郭强说,这也解决了天台村核心产业缺乏的问题,“目前已经在100亩地里种植了5000株血橙树苗,加上即将整理出来的土地,今年还将在4组种植30亩左右”。
熊飞告诉记者,最近一个多月,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山上,和村民一起清理杂草,将土地整理干净。
除了种血橙,天台村还将有一笔可观的集体经济收入。熊飞介绍,未来,村里将建肉兔养殖场,成立专业合作社,目前养殖场正在建设当中。此外,天台村与资中县的另两个贫困村联合成立了全市首家具有村集体经济背景的家政公司——资中县弘兴家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在盘活本村富余劳动力、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也能为村民带来收入。
“按照天台村的脱贫攻坚规划,2017年,天台村将退出贫困村。”郭强充满信心地说。
拓展交流搞培训,“第一书记”实战技能大提升
除了帮扶贫困村贫困户,选派和管理“第一书记”,也是县委组织部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
去年8月,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选派“第一书记”的有关要求,资中县委组织部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发展集体经济”五大目标,严格选拔了111名市县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其中市级机关18名、县级机关93名),并通过多种方式为“第一书记”服务,培训会就是其中之一。
2015年11月5日,资中县委组织部召开了第一期贫困村“第一书记”座谈会,市就业局派驻发轮镇庙沟村“第一书记”陈伟、县统计局派驻兴隆街镇兴松村“第一书记”邹围等11名“第一书记”,分别就自己所驻村的实际情况、遇到的困难、需要组织协助的事项等作了详实的发言。
资中县明心寺镇唐明渡村“第一书记”黄志刚当天也参加了座谈会。他告诉记者,参加座谈会学到很多优秀经验,如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同等条件下要首先帮扶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营造“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氛围;扶贫先扶志,破除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等。
说起培训学习会的作用,资中县兴隆街镇解放村“第一书记”周立人也感受颇深。
“刚到村里时,简直一头雾水,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周立人说,去年9月他初到解放村时,对扶贫政策、农村情况、农村工作方法等一无所知,但在参加了市、县两级组织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学习会后,他对“第一书记”的工作责任愈发清晰,对农村工作的方法、精准扶贫的政策等有了进一步了解,也更懂得如何有效处理村里的实际问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都提高了许多。比如在了解到一些贫困户因病、因残致贫时,他向组织部请教咨询扶贫政策,最终顺利帮助贫困户申请到了低保和残疾人补贴。
据了解,资中县委组织部先后选派“第一书记”参加省市培训300余人次,联合县扶贫办、县商务局等部门及省市专家教授,对“第一书记”开展专项专题培训440余人次,让他们在基层党建、精准扶贫、农林畜牧、电商惠农、医疗救助等板块中获得专业培训和全面提升。
为加强交流沟通和经验传递,更好地完成扶贫工作,去年9月,资中县委组织部建立了“船城第一书记”工作交流QQ群,群里除了“第一书记”,还有来自县委组织部和相关部门机构的负责人。“第一书记”们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可通过QQ群向相关负责人询问政策,也可通过QQ群与其他“第一书记”进行交流。
天台村“第一书记”郭强说,每当他遇到自己难以处理的问题时,就会在群里跟其他“第一书记”交流讨论,或者通过QQ群向组织部请教解决办法和相关政策,这个交流群,对他的工作帮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