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南溪区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把突出问题导向、解决突出问题作为重要内容,积极探索运用“三抓三防”工作法,推动全区党员干部真学实做。
抓组织联络 防学习教育对象有遗漏
依托“双找双联双管”行动,将全区每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全程管理,强化基层党组织与所属党员联系,确保学习教育对象全覆盖。开展“双找”行动避免人员遗漏。认真落实中央有关“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行动要求,以党支部为主体,采取上门走访、电话通知、张贴告示等方式重点对离退休党员、外出务工流动党员、“两新”组织“口袋”党员、农村“失联”党员等进行“拉网式”摸排,全面查清其流动去向、生活工作现状等,逐一核准各类党员的党组织关系,为每名党员“安家落户”,确保所属基层党员联系一个不少,避免人员遗漏。开展“双联”行动避免“冷热不均”。开展“机关支部与基层支部联建,机关党员联系普通党员”行动,重点抓好机关支部与“两新”支部、软弱涣散村(社区)支部等基层党组织联建工作,结成“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互助组,为基层支部开展活动做好示范;同时,按照“居住相邻、志趣相投、交流便利”原则,由1名机关党员与2—4名基层党员组成“1+N”党小组开展学习,在带帮扶促中示范带动基层党员积极参与学习教育,避免“冷热不均”。开展“双严”行动避免宽进松管。开展“严把党员入口、严管党员行为”行动,健全发展党员五项制度,抓实抓好青年人才党支部建设,全面规范党员组织关系转入转出和临时党组织关系转移流程,落实党员年度登记制,确保参与组织生活零遗漏。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加强党员八小时以外管理,推行学习教育“五星评级”全程纪实评价制,强化党员日常管理,避免宽进松管。
抓载体创新 防学习教育模式单一
狠抓教育资源统筹创新,借助“一学院三基地”、网络新媒体、党员夜校等资源平台,着力构建党员“三维”学习空间。搭建“一院三基地”体验学习平台。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撬动社会资金3亿多元,建立四川省“两新”组织干部学院、宜宾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川南干部人才教育拓展训练基地、南溪党员干部能力实践基地,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搭建起重要理论教育和实践平台。依托“一院三基地”,结合朱德旧居、孙炳文故居等红色资源,定期举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读书班、示范班,通过党史重温、廉洁警示、现场体验,着力提升党员党性素养与综合能力。巧用网络新媒体创新学习方式。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搭建“数字南溪”综合服务中心,实现电子政务网、门户网、党政网三网融合,推动实现QQ讨论组、微信交流群、微博共享群三群合一。开通“党员教育直通车”系统,定期推出“微党课”,及时推送党章党规、系列讲话、时政热点等内容,实行“菜单式选学”。研发南溪党建APP,创建“党建动态”“理论之窗”“学习园地”“党员论坛”等学习版块,实现“互动式交流学”。开办“党员夜校”错时安排学习。借助市(区)委党校、街道社区学校、乡镇田园党校等资源,在全区15个乡镇街道创办“党员夜校”,利用夜间、周末、节假日,通过“领导干部讲政策、专家学者传方法、技术人员解疑惑、群众代表说看法”等方式,将党员从牌桌、酒桌、茶桌吸引到课堂上,切实解决党员的“工学矛盾”问题。
抓深度融合 防坐而论道学做脱节
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紧扣中心工作抓学习教育,着力实现学习教育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制发“1+8”方案严规矩。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村(社区)、“两新”组织等领域基层党组织进行全覆盖调研分析,根据各类党组织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分类细化制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1+8”实施方案,针对不同类别党员提出具体行为规范标准,为各类党员树立了“合格党员”的精准标尺。开展“三评问效”重奖惩。以支部为单位,结合做合格党员承诺事项,每半年开展一次以“群众测评、党员互评、组织考评”为主题的“三评”活动,重点查看党员学用是否结合、履行承诺是否到位、工作推进是否有力。同时,按1:1:1的比例进行量化打分,对评议得分较高的党员,进行通报表扬;对评议得分较差的党员,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对连续2次评为“较差”的党员,按照有关规定实施“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弘扬“铁军精神”强示范。紧扣宜宾市“三江一路”党建示范群建设,立足南溪实际,进一步弘扬南溪“铁军精神”,丰富“忠勇勤信廉”的重要内涵,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广泛开展“千名好党员”行动,用身边典型教育身边人,努力形成全区党员争优秀、当“铁军”的氛围导向。同时,在村级党组织开展党员“五为民”服务,在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员“全程代办”服务,在机关党组织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在“两新”党组织开展“比奉献、亮业绩”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坚持学做融合,助推全区经济社会事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