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青川县以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为工作重点,成立“乡村振兴学院”,突出办校“实”、师资“优”、课程“精”、就业“活”,着力培育本土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办校突出“实”。全年投入建校资金200余万元,采取“县级建总院、乡镇建分院、园区建基地”的方式办校,逐步构建出“1+4+2+X”覆盖县、乡、村三级的“青川县乡村振兴学院”。一是强化保障建总校。依托竹园“智慧岛”教育园,完善教学设施设备,招引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川内高校联合打造出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乡村振兴学院。二是突出特色建分院。结合青溪、乔庄、沙州、马鹿等乡镇人口多、经济发展较好、特色产业丰富的地域优势建立4所以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电子商务为特色的分院。三是因地制宜建基地。在青溪镇旅游园区、板桥乡红旗农业产业园区建立2所课堂实践基地。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契机,同浙江省湖州市开展“人才提能提质互助计划”,在“湖州农民学院”拓展出“外训”基地。
师资突出“优”。通过统筹安排县内培训师资、聘请高校讲师、邀请著名专家学者等方式,建立起一支过硬的学院教师队伍。一是优化县内师资。统筹县委党校、组织部、宣传部、党史研究室等部门10名理论专家组成“理论教学组”,县农业、交通、住建、国土等部门15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培训组”,县发改、人社、民政等部门15名业务人员组成“政策解读组”,实行课时薪酬制度,强化师资保障。二是外聘客座讲师。聘请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合作高校旅游开发、项目管理、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教师5名,担任“客座讲师”,增加教学专业性和权威性。三是开设专家讲座。建立振兴学院“名师库”,开设“名师讲堂”,邀请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等国内知名种植、养殖专家教授开展专题讲座,重点培育技术骨干和农村实用人才。
课程突出“精”。立足青川人才工作实际,针对乡村振兴中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农村文化等重点工作,重点打造“精品”育才课程。一是细化课程设置。开设乡村治理、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电子商务、“工匠”培育等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针对不同人群设置不同课程,并由各乡镇统一组织村社干部、致富带头人、农村技术人才入班学习。二是优化授课方式。各个教学班根据实际,采取课堂集中学、远程视频学和基地现场学相结合的模式教学,并和浙江省湖州市“湖州农民学院”开展远程网络、在线视频互动教学。三是强化提能培训。学院定期开设“外训班”,组织学员到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等周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好的地区参观学习,“走出去”开阔眼界,取长补短。
就业突出“活”。为使学员学成之后充分发挥作用,乡村振兴学院创新“创业就业一体化”模式,彻底激发学员干事创业活力。一是考核认定推荐就业。学员结业并通过专业考核认定后,由学院颁发县级认定的“毕业证书”和“专业等级证书”,对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优秀学员实行优先推荐到县属企业、园区、工厂就业。二是按需重点推荐培养。乡村管理类人才推荐纳入村“两委”班子重点培养对象,创业型人才给予多形式支持帮助其发展产业,实用技术人才进行长期培养并输送至企业或产业园区实践锻炼。三是“优中选优”外出深造。针对“工匠班”或者技术性优秀人才,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契机,经乡镇、部门推荐后,选派一批外出到浙江等地重点企业、园区“深造”,最终培育出一批支撑“青川制造”的能工巧匠。(中共青川县委组织部 王 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