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39165217

大竹县:构建“四大体系” 汇聚“人才动能”

www.gcdr.gov.cn (2018-06-29) 来源:四川组工网

近年来,大竹县围绕建设“川东渝北区域人才高地”战略目标,以“人才引领创新、创新推动产业、产业集聚人才”为宗旨,构建起政策制度、队伍建设、开放合作、智力支撑“四大”人才体系,汇聚人才发展新动能,助推县域经济追赶超越发展。

构建人才政策制度体系,健全人才发展机制

一是健全人才规划体系。继《大竹县“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出台后,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国资办等部门,分别制定出台技能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3个专项规划”,逐步形成“1+3”人才规划体系。二是健全人才制度体系。出台《大竹县领军人才培养、引进和管理暂行办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方案》《“竹乡英才”评选管理办法》等文件,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构建起“引、育、用、励”四位一体政策体系。三是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党委联系服务优秀专家人才制度,形成以“政策宣传、咨询意见、支持帮助、联谊交流”为主要内容的全覆盖、多层次联系服务体系。定期开展优秀人才走访慰问活动,走访慰问各类优秀人才1000余名,专程赴西安慰问省“千人计划”入选团队带头人姚穆院士。举办首届“竹乡英才”评选活动,表扬“竹乡英才”20名,奖励每人现金1万元,让优秀人才“名利双收”。

构建人才队伍建设体系,造就一批竹乡精英人才

一是直接引进一批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开展靶向引才,深化“千名硕博进达州”行动,聚焦“五个百亿产业集群”、“6+5”产业振兴计划,动态更新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组团赴重庆、成都等高校院所,精准引进新材料、金融、农林、动科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86名;开展常态自主招才,联合县总工会、县就业局组织151家企业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就业招聘会12场,吸纳460名返乡农民工和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就业。二是柔性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发挥19个省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科研实验基地等创新平台“磁铁效应”,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姚穆院士、清华大学郭宝华教授、四川大学傅强教授等“高精尖缺”人才125名。三是孵化培育一批本土专才。狠抓人才“3+2”培育工程,采取开展“技术蓝领•智造大竹”岗位技能比武、举办院坝技术会、组织专题培训等,孵化本地“潜才”161名,培育产业支撑人才500名,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构建人才开放合作体系,凝结共识共创产业联盟

一是首次实现海外战略合作。2017年四川川环科技公司以第三届中国—乌克兰科技论坛为契机,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法因莱布•亚历山大院士及其团队接触交流并成功与其建立海外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在组建“新型汽车高分子材料制品”研发团队、高科技汽车特种高分子材料制品与航天航空领域材料研制与开发、共建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海外战略合作。二是院县合作迈入新阶段。2018年5月大竹县人民政府与四川文理学院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同时,成功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开展第二轮院县农业科技合作,通过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扶贫等,实现大竹县农业产业从点到面、从量到质、从单纯的第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三个转变”。三是纵深推进校企合作。在县委县政府助推下,先后与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6个院士专家及其团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21所高校院所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四川川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四川省特种高分子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项目成功纳入2018年省校合作重点项目。

构建人才智力支撑体系,助推全面追赶超越发展

一是强化扶贫支持。组建“智囊团”,选派500名教育卫生、农林畜牧、电子商务、社会服务、法律等行业领域的领军人才到基层、到农村、到农户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实用技术推广、产业化基地建设、医疗卫生等巡回服务,共举办“田园讲堂”105期、进行技术咨询1000余次、解决难题538个。二是助推科技突破。人才引领创新成果呈“井喷”现象,全县获授权专利等科技成果692项,通过省市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共30项,培育全省“千人计划”创新创业团队1个,川环科技通过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国军标)认证,玉竹麻业公司通过德国海恩斯坦纺织检测OEKO-TEX○R100 论证,川东电缆公司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取得德国TUV认证,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至53%。三是引领产业振兴。在科技和人才的带动下,川环科技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环州机电、玉竹麻业等14家企业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维奇光电产品在珠三角区域市场占有率达65%;香椿、苎麻、糯稻、白茶等特色产业基地扩展至60万亩,“大竹苎麻”、“大竹秦王桃”、“巴山红香椿”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巴蜀玉叶白茶”荣获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5%。

(中共大竹县委组织部 王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