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向明
“五一”小长假里,杭州市的各地铁站出口出现一个醒目的广告牌——“成都,许你一个美好的未来”。如果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进入“成都青年人才驿站”的网页,线上申请入住成功,就意味着到成都找工作时,可以免费到驿站住七天。
成都,杭州,两个在各种榜单、排名中相当接近的“新一线城市”,正在人才争夺方面“短兵相接”。
而这只是全国城市间激烈“人才大战”的冰山一角。还有直接扫码就能落户的,比如西安;有直接给出巨额补贴的,比如浙江金华。每座城市都吆喝着“城美、钱多、速来”,落户零门槛、工作生活补助、租房买房补贴等成了“抢人”标配。
吸引“蓉漂”
政策之外还有温情牌
“终于有了我们自己的节日。”从“北漂”到“蓉漂”,东北姑娘马玥在成都已经六年,如今,她带着一帮新“蓉漂”,开始在文创领域创业。
而马玥所说的节日,是4月28日——成都首个“蓉漂人才日”。这是去年7月发布的《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中确定的。这一被称为“人才新政12条”的《行动计划》,明确要打造“蓉漂”国际化品牌,深入实施“蓉漂计划”。
这也是连续两年以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出台人才政策后,成都出台的“含金量最高、惠及面最广、支持力度最大、针对性最强”的人才政策。
受政策推动,成都荣登《财富》杂志“大学生和青年求职者吸引力城市”榜首,跻身“海归就业创业最爱城市”第三位,首获“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称号。
截至今年4月底,成都成功吸引超过17.6万名本科及以上学历青年人才来蓉落户。
为了更好地吸引“蓉漂”前来创业发展,成都市通过“蓉漂人才日”系列活动打出“温情牌”,不仅发布成都人才白皮书、唱响蓉漂之歌、开通蓉漂地铁专列等,还有所有区(市)县联动,为各地的蓉漂们开展系列专场活动。
“成都越来越像大家庭,大本营。”在马玥的“考拉看看”团队里,20多个人大多数都是“蓉漂”,公司主要打造专注优质内容的互联平台,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不仅实现了盈利,还在日前获得了200多万元的天使投资,“我们准备从成都发端,在北京、杭州、重庆、西安等地成立分支机构。”
放眼全球
高端人才引领新经济
结婚第二天便出现在“蓉漂人才日”上,葛燕希说实在是太忙了,“只能将蜜月推后。”
来自英国伦敦的葛燕希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她和另外5名外籍朋友一起创立了专注外籍人力资源服务的中介机构——老外HERE。当天,他们邀请政府工作人员为100名外籍人士做政策讲解。
葛燕希感受最深的是近两三年来,成都招才引才的范围扩展到全球,而许多海归和外国人也将目光投向了成都。
贺大玮和潘思铭也在其中。他们都毕业于清华电机系,并在美国读博深造、硅谷工作。2016年,他们回国在成都成立易冲无线科技有限公司。两年间,这个5人的研发团队依托成都成熟的人才储备拓展至180人,推出国内领先的接收和发射芯片,芯片部分参数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
将选才的视野从全国的“13亿”转向世界的“70亿”,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人力资源,成都升级“大数据全球人才搜索系统”2.0版,目前入库人才数据总量近5000万。同时,相继在美国硅谷、德国杜塞尔多夫等地建立3个“海外人才工作站”,建成20个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围绕新经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精准引入高端人才和高端项目。
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成都成功从全球引进外国人才2262名,累计引进创新创业海归达1.6万余人。
“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兴办一个企业,形成一个产业”,成都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外高层次人才带来的产业链效应已经成为共识,他们在自我实现的同时,带动城市产业的创新发展。
“易冲无线目前拥有50多个底层技术的专利,我们是中国本土无线充电行业的NO.1。”贺大玮说,易冲无线的目标是做无线充电领域的“独角兽”。
成都的目标是,到2022年新经济企业达到10万家以上,独角兽企业7家以上,潜在独角兽企业60家以上。
引培并重
为人才搭建各种平台
“相较于外地来的‘蓉漂’,我应该算是土生土长的。”四年前创办了“极米科技”的钟波,从大学开始就与成都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3年,钟波组建智能投影研发团队,并出任极米科技CEO 一职。而成都的高速发展,也带动极米的事业扩展:许多从北上广深来成都发展的人才加入极米,共同发展。
在大力招引人才的同时,成都不断强化本土人才自主培育,仅2017年就有90名青年人才入选“成都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选拔了100名“创业新星”,开展青年技能培训2.4万人次,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6000余人次。
目前,成都拥有各类人才460.76万人,已成功跻身海归创业最爱城市第三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全市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前三。
“一直以来,成都的‘人才新政’瞄准的是城市和人才的相容性和互动性,把人才的成长和城市的发展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来对待。”成都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无论对于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成都都积极给机会、给平台,让每一位创新创业的人才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都能成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经过分析,去年新落户的人才70%已经就业,还有30%未就业。对于这一人群,成都一方面开展大型人才招聘活动,帮助他们找到合适岗位;另一方面每年拿出1.6个亿,实施全民免费技术技能培训,通过多种方式,让人才在成都就业、扎根。
此外,成都还提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的梯级孵化体系,为人才创新创业的不同阶段提供必要支持。截至目前,成都的众创空间和科技孵化器共171家,孵化面积达540万平方米;还构建了“政府扶持资金+企业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上市融资”的金融支持体系,着力解决人才创新创业融资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