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认定,把乡土人才“挖”出来。一是多渠道精准识才。结合就业扶贫工作,通过实地走访等方式,将各类乡土人才15000余人“网”入乡土人才信息库。二是多层次筑巢引凤。建立乡土能人沟通交流合作的网络平台,提供创新创业“一条龙”服务,年均提供咨询服务8万余件次。三是多门类考评定级。依托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初级职称考核评定,两年来,全县通过各类技能培训取得等级证3377人、市、县级农民创业带头人90人、科技示范大户2800余户,培育各类农村实用人才3200余人。
培育提能,把乡土人才“带”起来。一是围绕特色,紧扣重心开展引导培训。依托青川生态优势和发展布局重心,整合优势资源,开展引导式技术培训;组建专家团队采取“1+1”、“1+n”结对帮带模式,定期开展“坐诊式”指导服务。二是根据市场,结合特长开展助推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上门共同制定学习“菜单”,年均开展量体裁衣式精准培训3000余人次。三是加强互动,分享合作开展体验培训。依托高校研发基地和省、市、县级优质资源,先后组织开展体验式交流学习20余期2000余人次。
优化环境,让乡土人才“跑”起来。一是“一站式”便捷服务。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组建创业发展专家志愿团,通过掌上查阅、网上导航、专家坐诊、窗口指导等方式,为乡土人才创业提供个性化“一站式”高效服务。二是“保姆式”精准引路。以“1+X”模式打造集创业孵化基地、微型企业孵化园、中小企业服务基地、大学生创业基地等为一体的复合型孵化基地,先后吸纳3000余名乡土人才入驻参与创新创业;推行“人才办协会,协会带共富”模式,目前已成立各类专合社和家庭农场747个;三是“保单式”贴息促发展。从贴息担保贷款、社保费用减免缓缴、创新创业补贴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仅2016年就整合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贷款贴息资金,扶持乡土人才创业担保贷款2085人,贷款资金额度达到7661万元,贴息398万元。
示范带动,使乡土人才“香”起来。一是选树先进典型。严格制定评选标准,规范评选程序,注重群众公认度。先后评选表扬乡土人才创业明星36人,农村领军人才10人,认定7个乡土人才创业示范点。二是营造良好氛围。在中国·青川门户网站、“微青川”、县电视台、《众创时空》、西博会等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推荐先进典型和创新创业成果,鼓励和带动更多的“田秀才”和“土专家”把自身的“看家本领”转变为致富一方的产业经。三是带动群众致富。推行“青川杨飞式创业”,通过延伸产业链和在产业链各环节深度创业的模式,在每个创业点构建一个创业生态系统,不断带动和扩大周边群众参与创业,共同致富。(中共青川县委组织部 王坤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