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县围绕人才“聚、引、用”三个关键环节,创新实施“三化”工作法,为实现“五个升级”战略目标、打造人才强县注入强劲动力。
坚持“项目化”管理,做实“聚才”文章
一是制定发展目标“项目化”。研究制定《资中县“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打造资中发展升级版的实施意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年度工作要点》,围绕县委“五个升级”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明确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重点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计划等七大重点人才工程,将七大重点人才工程分解为“1+10”系列精品人才工程、十大本土英才超市等重点人才项目,每个项目实行定单位、定人员、定内容、定时限、定标准、定奖惩“六定”管理,把“蓝图”变成“路线图”、“路线图”变成“施工图”。
二是压实工作责任“项目化”。构建以《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为主体,以联席会议制度、督查协调制度等五项制度为支撑的“1+5”党管人才新格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的通知》等10项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和分工,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交流引培情况,把关人才项目,形成“县+镇+村(社区)+园区+行业系统+企业”条线纵横责任体系。
三是推动任务落实“项目化”。将人才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范畴,人才发展成效列入县级部门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实行人才工作责任人述职与考核点评制度,将全县33个镇和31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人才工作纳入考核评比。建立“任务分解、定期汇报、考核落实”的工作流程机制,推行“月报季查年考”,强化党政“一把手”抓“第一工程”的责任意识。指导各镇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设人才工作站,优选63名人才工作专职联络员,延伸工作触角,推动工作落实。
坚持“贴心化”服务,做优“引才”文章
一是优化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建立完善“人才政策超市”,梳理优惠政策53项,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县财政支出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每年预算投入不低于70万元。出台《资中县人才开发项目资助暂行办法》、《资中县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系列办法,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资中木偶剧团技能大师工作室等5个人才重点项目资助45万元。2016年财政投入各类人才培训经费2000余万元、发放贴息贷款5000余万元。
二是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建设人才服务中心,开设人才服务绿色通道,研究制定人才服务绿卡、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优惠政策,累计实施人才健康体检和慰问2万余人次。实施“安居工程”,在县城中心地段投资近4000万元建设“人才公寓周转房”350套,投入450余万元完善衣柜、床、热水器、灶具、空调等生活设施,实行“积分排号入住”和申请入住一站式办结机制,逐步改善人才居住难题。
三是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制作《人才工作手册》《人才知识手册》,推荐优秀人才入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劳动模范等,开展人才工作集中宣传月活动,集中宣传人才优惠政策和优秀人才事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中木偶”传承人胡海先后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宣部评为全国(劳模)先进工作者、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资中抬工号子、资中铁佛客家山歌、王氏竹琴和蜀八极拳被列入内江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资中木偶”、“黑溜宝”生态猪在中央电视台《回声嘹亮》《农广天地》《致富经》等栏目播出展示。
坚持“精准化”布局,做好“用才”文章
一是精准对接成果转化需求,打造政产学研平台。围绕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邀请川农大、省农科院专家组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争取省科技专项资金支持550万元,打造创意型循环农业智慧化平台体系。围绕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推动资中畅达牧业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签订“微生物青贮饲草”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推动资中金炬玻业、四川希迈汽配与重庆交通大学合作实施“集成化多功能无线电汽车玻璃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新能源汽车热交换器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有望三年实现上亿产值。围绕服务人才交流合作,在川大等1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在外人才培训实习基地15个,推动中建材(内江)玻璃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组建内江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县食药局、力海铸业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与高校签订科技合作协议,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2016年投入科技专项资金800万元,引导企业投入科研资金6000余万元,新增产值2亿元。
二是精准对接人才成长需求,打造培训提升平台。以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为依托,以家庭能人为主要师资,以“送科技下乡”活动为主要载体,建成银山现代农业园区、明心寺现代农业水稻高产万亩示范区等13个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在县医院建立内江医科学校教学实习平台和乡镇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在县文广新局和木偶剧团建立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在重龙镇文庙社区、兴隆街镇双桥村等建设5个人才培训示范基地;依托386个农民夜校全面开展“科普支农、电商富农、宣讲慧农、感恩兴农”四季专题培训,有效提升广大群众创业能力。
三是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打造创业集群平台。建设“回家工程”创新创业孵化园,为返乡创业企业提供租金、水电费补助,企业发展指导和跟踪扶持,遴选入驻企业23户。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规划建设特色馆、众创空间、孵化中心、培训中心、信息中心、运营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实施省、市各类重点科技项目20个。建设服务业示范街,遴选首批入驻企业15户,提供1500万左右的房租减免、创业奖励和快递物流扶持。全县新增返乡创业人员465人,创办企业59户,从事个体经营312户,带动就业743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