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39173974

自贸区打响“人才大战” 双流年薪两百万全球揽才

制图杨仕成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看过《天下无贼》的人,想必大都会记得葛优这句非常经典的台词。

  虽然这是电影中一句搞笑话,却也讲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在知识经济占主导的21世纪,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人才是决定盛衰的关键。

  在全球范围内争夺优秀人才,已经变成了各国各地之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由是观之,四川自贸试验区“人才大战”的好戏才刚刚起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席秦岭李媛莉徐庆

  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这标志着试验区将进入正式运营阶段。但随之而来的则是人才困局——现有的人才能否满足四川对外开放和制度创新事业的需求?这些人才又从哪里来?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近日的采访中深切感受到了这一问题,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在感叹:人才不足,强兵不够。

  包括四川在内,7个地方新晋为贸易试验区,这使得国内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已达11个。可以预见,全国范围内高端人才大战将不可避免。

  目前,成都各地在培养和引进人才方面已经有了动作。记者获悉,双流区就以年薪近两百万的高收入向全球高端人才抛出了橄榄枝。

  求贤若渴

  企业难招人 春节后只招到了6个“新兵”

  随着事业的扩大,青白江区一家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的业务量越来越多,业务板块也呈多元化,业务范围从运输发展到报关,最后延伸到贸易、掏拼箱和货代业务,现已形成了集贸易、货运、物流为一体的国际货运企业,还新增了电商板块。

  活儿多了,自然需要更多的人来干事情。而业务经理面对越来越多的业务却是喜忧参半:唉,地盘扩大了,没有兵怎么去打仗?

  年前,该公司就一直在各大招聘网站、当地的人才市场发布招聘信息,大肆招兵买马。因从事着国际货运业务,公司要求员工懂关务、懂金融服务、懂国际贸易,外语至少在6级以上。

  “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并不好招。”从沿海一带返川的该公司魏经理说,痛苦的招人过程,显示了四川此类人才的不足。他透露,春节后至今,公司才招了6名“新兵”。

  政府也缺人 双流两百万年薪全球揽才

  对人才的渴求,不仅体现在企业,政府同样面临着专业行政管理人才的缺口。政府工作人员反馈,他们急缺国际贸易、金融、法律等有着国际知识结构的专业管理人才。

  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管理局(筹)办公室主任蒋黎旺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便透露,双流为了短时间内补足国际贸易、金融、法律的高端人才的短板,准备开出近两百万元的年薪,通过猎头在全球范围招聘。

  把招聘的高薪人才充实到政府部门后,政府部门将会启动双体制运行,对这部分人才实行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

  探索破局

  盘活存量人才 女警从乡镇派出所到首席代表

  在自贸试验区高端人才匮乏的现状下,盘活存量人才成了一些单位的选择,民警魏霜丹就是其中一例。

  半个月前,民警魏霜丹从双流区公兴派出所调到了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天府新区片区(双流)政务服务大厅上班。她除了手持一本由省政府制的大红色《四川省行政审批授权书》,还多了个“双流公安分局派驻自贸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首席代表”的身份。

  之所以能有换岗的机会,全靠她英语专业8级的外语能力。

  今年是魏霜丹大学毕业的第十年,她虽然过了英语专业8级,但在派出所的工作中很少用得上。为此,她常感叹专业白学了。

  然而在四川自贸试验区获批后,她的人生迎来了转机。成都市公安局双流区分局从大学英语6级及以上水平的民警中选拔人员,充实到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的岗位。魏霜丹通过层层PK,最终成为双流公安分局派驻自贸区政务服务大厅窗口的首席代表。

  “其实,我压力很大。”魏霜丹说,接下来,她将前往成都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进行培训,还要迎接省公安厅的考核,只有通过考核后才能把中国人办出境证照和为外国人办理签证延期权力下放给她。因此,最近下班后,她最大的任务就是学习。“好像重新上了一盘大学。”魏霜丹说,这场考核她无论如何都要拿下,只准成功不准失败。

  向沿海挖人才 把沿海有经验的人挖过来

  挖人,对于企业来说恐怕是最高效的手法。

  在青白江区那家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魏经理看来,目前,四川要短时间在本地域内补齐人才短板并不太现实。因此,针对公司缺人才,他会利用以前在深圳工作积累的人脉去沿海挖人才回川。

  最后,他说,“听说自贸区试验区将在外向型人才引进,和欧州合作共建人才基地方面有很多创新举措,对此我有点期待。”

  而双流区一家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温茜透露,她所在公司20多个人,大部分人都有过在北京、上海或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国际贸易从业经验。言外之意,这些得力干将都是“挖”过来的。

  启动人才种子 派种子飞到沿海对口培训

  记者了解到,为了补充人才,各地在引进和培育人才的措施上可谓煞费苦心。

  双流区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张鸿俊告诉记者,在双流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毅的力推下,双流针对自贸试验区人才不足问题已启动了“人才种子计划”。

  今年春节后,双流区委组织部挑选了3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政干部“种子”,派到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进行跟班学习,他们被安排在制度创新处和自贸综合协调处。“种子”们将在新岗位呆上3至6个月,全方位学习新理念与新工作方法,与当地建立起联系,并把资源源源不断地引入到家乡。

  “接下来,我们还将与上海和厦门建立类似的合作关系。”张鸿俊说,“种子”们回来后,会在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的发展中贡献力量。

  借脑行动

  成都天府新区片区 11专家加盟双流“自贸智库”

  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管理局还积极借智借脑,在全国选聘了一批自贸试验区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成立了“自贸智库”,建立起多元、综合、开放的自贸试验区研究咨询机构。

  “自贸智库”主要针对自贸试验区总体规划、改革创新、产业发展、体制建设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在创新发展理念中培育改革发展新优势。

  “自贸智库”首批专家包括中国自贸区战略研究院秘书长郭爱军、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葛顺奇、四川大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谦等11人。

  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 与高校合作寻求智力支撑

  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四川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将向成都国际铁路港授予布鲁塞尔中国与欧洲问题研究院铁路港研究基地、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四川大学欧盟研究中心铁路港研究基地牌子。基地将为自贸区发展提供战略咨询服务和人才实训服务,促进中欧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夯实人才支撑,为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打造成为四川自贸试验区的核心极、示范区以及样板区提供智力支撑。

  川南临港片区 人才成为合伙人实行利益内嵌

  川南临港片区相关人士介绍,就人才而言,其重点需求政策研究、口岸贸易、招商引资、行政审批、企业管理运营、装备制造、教育医疗、国际金融等专业人才。

  为解决人才不足问题,片区专门制定集聚高层次人才的若干措施,重点从简化认定程序、资金资助、生活保障、融资支持、土地优惠、扶持创业等方面对人才和引才企业进行激励。据了解,目前,片区内更详细的人才引进政策正在进一步的制定中。

  与此同时,片区内的各个入驻企业也开始重点物色高端人才。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辉睿供应链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准备向外引进高端人才,向内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培养自己的人才梯队。而对于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该负责人坦言,公司将会给到优于目前内地相同职位的薪酬吸引高端人才,其次,会让真正的人才成为合伙人,实行利益内嵌。

  企业呼声

  人才来不难 留下来不易

  要创造条件让人才留下来

  成都双流区众友东方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所在地被纳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天府新区片区。

  公司总经理温茜说,做国际贸易业务,对于员工有一个最基本的门槛——英语要好。因此,这部分工作人员的平均收入较普通白领而言高30%左右。

  “公司通过高薪容易把人请回来,政府还要想办法提供配套服务,把这部分人才留下来。”温茜说,一些自贸试验区地理位置并不在城区,周围配套没跟上,没有住宅,没有商业,没有学校,没有地铁,甚至连公交车都稀少,犹如一座孤城。

  在这类区域从事国际贸易,客户来了,要么一起体验吃食堂,要么要开半小时以上的车去城区,连喝杯咖啡谈生意的地方都没有;人才来了,周围没有配套的优质教育资源,难以留下来。

  “由于配套和服务未跟上,变相提高了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温茜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配套就做得比较好,那里已经城市化了,有各种服务。

  她理想中的自贸试验区是产城一体的,人们不仅可以在这里工作,也可以与家人在这附近快乐、便利地生活。

  专家观点

  自贸试验区发展

  人才平台项目“三足”一个都不能跛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邓智团说,从古至今,无论是国家之间的竞争,还是区域之间的竞争、城市之间的竞争,或者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有了人才,就有了优势。

  目前,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经有了11个,不同的区域之间的竞争也在所难免。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一次性批准了7个地方,这些地方都面临同一个问题——支撑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人才不足。他预测,接下来,一场全国范围的人才大战必将打响。

  对于四川来说,对这类人才的补给,既可以自我培养也可以重金揽才,通过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形成三位一体的人才发展政策。在培养人才上,注重多元、宽容的人才成长路径;在引进人才上要有开放的人才观,“不唯地域,不唯所有,只唯所用”;同时要用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让人才留得住,推动四川成为中西部的人才高地。并通过人才打造高端平台,以平台支撑引擎项目,以项目带改革促发展,努力构建人才、平台、项目“三足鼎立”的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工作路径。当然,如果任何一足跛了,都会影响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