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向明
新年伊始,成都即出台“人才三十六条”,提出要“一人一策”招才引贤——在成都市决策者看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关键是要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并具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对人才的这种渴望早已深入实践。截至2016年底,成都拥有各类人才422万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69人,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503人、顶尖团队40个,分别占全省的85%、77%;“成都人才计划”专家349人、顶尖团队28个,呈现出人才加速聚集的新局面。
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人才支撑体系
成都深知,要引来、留住人才,相较于北上广深,先天不足。
从加强顶层设计入手,成都不断加强建立健全人才支撑体系。2016年初,出台史上最具含金量的“成都人才新政十条”,聚焦人才创新创业的关键节点,建立多元化投入体系,市级层面建立2亿元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专项资金,带动区(市)县投入31亿元,撬动社会资金近100亿元跟进,构建起全链条人才扶持机制。
随后《关于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加快打造西部人才核心聚集区的若干政策》等也相继出炉,从人才引进、培养、扶持、服务等方面形成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不断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让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各类人才成才兴业的共同舞台,真正实现同频共振。”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形势下,成都将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打造西部人才核心聚集区。
开启引才“黄金眼”网罗全球高端人才
去年,成都举行“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深圳行、上海行、美国行等多场专题活动,共吸引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中高端人才2300余人,现场签约120余名,后期跟进300余名。
今年,目标更是直指美国、欧洲等海外人才市场。成都在全国首开先河,建成“高端人才全球搜索系统”,开启“黄金眼”,实现对全球人才供需信息的动态把握、精准投放和有效衔接,入库人才已达60余万名,引才精度和效率显著提高。
从“人才跟着项目来”向“人才带着项目来”转变,成都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引进一个人才、聚集一个团队、兴起一个企业、支撑一个产业”的人才效应正在成都持续释放。
打造“人才之家”增强人才归属感
“以后不用每年回美国重新申请签证了。”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创新创业学院院长陈晋川2006年回川创业,是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虽然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中国,但因为工作签证的问题,他每年都要回美国重新申请签证。
从去年10月1日起,成都率先开展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试点,“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有效期根据其在华工作的合同有效期限,或者护照有效期灵活确定,最长可达5年,其间不再审验。
着眼于提升城市包容度、增强人才归属感,成都市不断转变人才管理职能,完善人才服务工作格局。在市委组织部设立人才发展中心,打造“人才之家”;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建立新型人才服务中心,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整合社会力量成立人才发展促进会,拓展人才联系服务半径;建立新型人才工作站,贴近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
与此同时,成都市还深入打造国际化发展环境,加快建设国际化社区、学校、医院和商业设施,营造具备国际品质的“类海外”工作生活环境。近年来,成都市人才创新创业满意度超过90%,“创业之城、圆梦之都”“创新创业、成都都成”逐渐成为彰显城市竞争力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