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39257571

树立开放的人才观 大力推进“三个转变”

  自中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深入推进三个转变200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工业经济效益创10年新高,农民增收刷新近8年纪录,经济总量迈上6000亿元台阶……全省各条战线的各类人才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出了重要贡献。近日,记者就2005年全省人才工作专题采访了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云夏。
  
  

树立开放的人才观 大力推进三个转变

 

 

  一、背景:我们党正大力推进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记者:2003年,四川作为试点单位在全国省级机关率先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张学忠书记也在北京作过经验交流发言,请你谈一下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人才培养有何推动作用。
  刘云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中央着眼于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使我们党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先进性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的根本性和基础性建设,我们党是执政党,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有利于坚持和落实党管人才的原则,有利于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党的执政基础。
  首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政领导人才队伍是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党政人才是能够影响、带动和凝聚其他各类人才的人才。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能增强党政人才的思想的先进性、政治立场的坚定性,巩固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
  其次,党政人才在各类人才中起着示范、带动、凝聚人才的核心作用,通过先进性教育,提高党政人才用人才、聚人才、兴人才的能力和素质,对其他各类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应用人才等)有很好的政治导向作用,使其他各类人才有一个正确的前进方向。
  第三,通过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推动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落实,将为人才的成长、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人才活力的充分迸发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背景:“三个转变”是省委、省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四川发展新跨越的重大战略决策
  记者:三个转变中,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是核心、前提和基础。我省人才工作在全国较早起步,并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发言。2005年,我省人才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将出台哪些措施来推动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
  刘云夏:2005年,我省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面落实人才开发“双五工程”,重点是在全省各地深入开展“双争双创”活动(争创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创造一流人才环境;争当优秀人才,创造一流业绩),这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抓手,落实“双五”工程、深入推进人才转变的重要载体,促进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有效形式,夯实人才工作基础、推动人才工作的有效机制。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领导联系高级专家、优秀人才制度,建立高层次人才库,广泛凝聚各类优秀人才。研究制定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大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领军人才的培养。改进和完善对优秀专家的考核、管理、服务制度,建立调动专家积极性的长效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
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人才开发,以点带面,全面推进。重点领域要抓好宣传、教育、公安、卫生、外经贸等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地区要突出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特殊政策,解决甘孜、阿坝、凉山留住、引进人才问题。重点行业要加强支柱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电子信息、水电、机械冶金、医药化工、旅游、食品产业的人才需求,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引进支柱产业所需人才。同时,要研究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开发的措施。
  推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要进一步做好盘活存量人才、开发实用人才、引进急需人才、造就拔尖人才、激活各类人才“五个环节”的工作。要以聘用制为核心,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事业单位人才面向市场创新创业。吸引中央在川军工单位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要积极引进急需人才,组织事业单位到省外、海外招才引智,引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要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继续实施“三年二万新技师”计划、“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大力开发实用人才。要推行人才资本产权制度,切实激活各类人才。通过加大对优秀企业家、高级专家、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表彰力度,进一步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以制定“十一五”人才规划为重点,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科学制定全省“十一五”人才规划。开展党政人才、企业管理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调查统计工作,建立人才统计年报制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化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背景:今年上半年,我省将继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在明尼苏达大学学习,并到当地政府进行挂职学习。
  记者:2004年开始,我省有大约80名处级以上干部在明尼苏达大学接受过中长期或短期教育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上半年又将派干部到国外挂职学习。这在我省还是首次,请问有何重要意义,选派干部的条件有哪些?
  刘云夏:派干部去国外学习,很容易,各地都能做到,但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国外政府挂职学习,这是魏宏部长去年访问美国和加拿大时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反映了我们四川省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长远开阔的眼光。
  选派干部的条件必须是政治思想素质好,有一定的培养前景和发展潜力,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实践经验,有一定英语基础,通过组织推荐和一定的考试,年龄不超过45岁的副县处级以上干部。
  其意义在于:首先,能够学到国外先进管理知识和理念,使受训党政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眼界更加开阔。其次,由于经济全球化,各国经济越来越密切,要求我们必须有一大批懂得WTO规则的经济人才和领导人才,从而使我们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与时俱进。再次,由于他们在大学进行6—8个月的理论学习后,学校将安排他们到明尼苏达州政府下属机构担任行政助理,系统学习国外政府的管理理念、手段和方法,以使他们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到真经。同时,人才强国的政策也需要人才走出去学习、考察、接受培训,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工作保持活力。
  四、背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要求党的各项工作必须“以人为本”。
  记者:你在《求是》杂志、《人民论坛》杂志上先后发表文章,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树立开放的人才工作理念,建立开放的人才工作制度,创新开放的人才工作方法。你能否说明人才工作的开放性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
  刘云夏:人才工作的开放性是我在基层调查中与实际工作者、基层群众共同探讨中产生的,是对长期人才工作实践所作的思考和总结。它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基层、来源于群众。
  开放是现代社会的特质,也是新时期党的执政环境的根本属性。环境决定理念,理念适应是环境适应的先导。人才工作只有首先从理念上走向开放,才能更具活力、更有动力,才能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人才工作的基本使命是依托人才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时期人才的成长必须遵循人才开发、成长的规律,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才能把人才工作做好,这也是实践证明的。举例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制外人才越来越多,江浙等发达地区已达57%。应该说,现在多数人才是体制外的人才,他们也为整个社会服务,只要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也应该得到尊重。
  二是落到我省实际情况,“三个转变”中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就体现了人才的开放性。“转变”更多地是通过开发和流动的途径与方式来实现。新时期,人才分布更加社会化,由“体制内”更多地转向“体制外”;人才流动更加个性化,由“单位人”更多地变为“社会人”;人才标准更加大众化,由拥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变为所有创造价值的人。必须坚持广阔的人才工作视野,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做到存量人才和增量人才并重,体制内人才和体制外人才并重,一般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并重,党内人才与党外人才并重,“显人才”与“潜人才”并重,实现人才工作对社会各方和各类人群的全面覆盖。人才只有不局限于某个单位某个地域,使其能够自由流动,充分实现其价值,从而实现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
  随着我省人才工作向纵深发展,科学的人才观日渐深入人心,组织部门牵头落实党管人才要求,建设开放的人才工作机制,必须把握三个层面的重点:一是推进人才工作的法制化,强化法律意识。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才强国战略,重要的在于法制支撑,实现由微观管理为主向宏观管理为主的转变,由直接管理为主向间接管理为主的转变,由行政管理为主向依法管理为主的转变。二是推进人才工作的民主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科学人才观,重视人才工作的社会性和广泛性,充分发挥各类用人主体和人才本体的作用。三是推进人才工作的科学化,用开放的姿态和务实的态度推进人才工作的改革、创新和发展,用改革的精神和发展的眼光进行党管人才的方法创新、手段创新和载体创新,形成一个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人才工作新局面。惟有如此,人才工作才能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无限的活力。
  五、背景: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已经摆上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
  记者:四川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人才资源丰富。怎样将农村人才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本,今年我省对农村人才的培养有何措施?
  刘云夏:我省农村人口有6000多万,其中农村劳动力3700多万,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我省主要通过培训和开发,引导农村人才创新创业,来实现农村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这方面,省委农办(省劳务开发办)、省农业厅等有关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
  培训可以提高农村人才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致富的技能。去年我省启动“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投入资金达7100万元,带动了很大一部分人致富,取得了非常大的反响和成绩。2005年我省将加快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制定不同层次农村人才评价办法,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人才评价体系;制定和完善农村优秀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加强“星火培训学校”建设,扩大科技特派员试点。
  开发可以充分发挥农村优秀人才的潜能和作用,推动农村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依靠几个途径: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将农村人力资源吸引到农业产业化上来,在农村产业化的火热实践中让农村人才发挥作用。二是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创新,发展养殖、种植、加工业等,通过“支部加协会”、发展农村专合组织等,引导他们走上勤劳致富之路。我省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村人才创业的扶持政策,如小额贷款等。三是扩大劳务输出。我省是劳务输出大省,各地都非常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为他们服务,如提供技术培训、信息指导、维权以及刚刚结束的春运服务等。
  2005年,我省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制定加强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的若干意见。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推进“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各级政府应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让市场发挥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营造人人都可以成才、人人都要成才、人人竞相成才的良好氛围。
 
来源《人力资源报——人力资本周刊》 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