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身份限制 拓宽选任渠道
四川百名优秀“村官”当选“乡官”
公推公选,村支书也能进乡镇领导班子
有效示范,基层工作有奔头干部添劲头
四川百名优秀“村官”当选“乡官”
公推公选,村支书也能进乡镇领导班子
有效示范,基层工作有奔头干部添劲头
达县赵家镇桂花村支部书记袁永成埋头苦干,带领乡亲把过去有名的“讨口子村”变成了富裕文明村,经当地干部群众推荐和组织严格考察,袁永成当选为该县平滩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正式候选人。在四川省已完成换届工作的2285个乡镇中,共有100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像袁永成一样,被选拔进了乡镇领导班子。
“工作干得再好,身份还是农民”,这种限制,使得当下一些地方的“村官”感觉工作没激情、少动力。四川省打破身份限制,拓宽干部选任渠道,通过合法程序,将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推上乡镇党政领导岗位,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工作干得再好,身份还是农民”,这种限制,使得当下一些地方的“村官”感觉工作没激情、少动力。四川省打破身份限制,拓宽干部选任渠道,通过合法程序,将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推上乡镇党政领导岗位,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这100名“村官”是在四川前一段进行的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中,通过“公推公选”等方式脱颖而出的,都受过县以上党委表彰。近年来,四川省委抓住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这个关键,采取多种措施,培养了一批能力强、受欢迎的村支书。然而,省委组织部在今年进行的一次调查中发现,由于经济待遇偏低,政治上又很难再进一步,村支书队伍的积极性远没有被激发出来。同时,由于乡镇干部队伍来源渠道单一,缺乏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工作和农村发展。
据四川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这次乡镇换届前,省委就明确要求,要根据乡镇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通过法定程序选拔一些受县以上党委表彰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乡镇领导干部。各地留出相应的领导职位,定向从本地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以“公推公选”方式产生候选人,再经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选举,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进入公务员队伍则要依法履行有关程序。在确定推荐条件上,除规定候选人须具备党章和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党的干部的基本条件外,还在党龄、是否受县级以上党委表彰、是否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等方面划定了“硬杠杠”,同时对年龄和文化进行了适当放宽。
达州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已在基层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很多工作由以前“推着干、哄着干、宠着干”变为了“主动干、创新干、比着干”,从长远看,将有力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据悉,尽管很多村干部由于年龄和其他条件的限制,没能参加公选,但他们普遍认为这个政策虽然来得晚了一些,组织的关心仍然让他们感动、振奋。一些混日子的村干部也开始有所警醒,村干部中自愿报考各类培训班的多了,一些在外打工的农村青年、转业军人、农村致富能人特别是原来不愿下乡任村干部的乡镇事业干部,也表达出到基层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强烈愿望。
反响
全国劳模、全国农村优秀人才,宜宾市翠屏区九里村党总支书记王伦学:
我在这次公推公选中进入了乡镇领导班子。干得好,“村官”也能当“乡官”,让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看到了希望,工作上有了劲头,政治上有了奔头。感谢党组织开辟新的用人渠道,给了我们村干部这样难得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我一定好好珍惜,努力工作。
遂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范秋美:
这批经“公推公选”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的优秀村支部书记,长期工作在基层,熟悉农村政策法规,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他们的加入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定向从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中“公推公选”乡镇领导干部,是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的实际举措,是对基层干部的极大肯定,也是最好的鞭策和鼓励。
“村官”转“乡官”显示进步(专家点评)
“村官”、“乡官”不是什么“大官”,但四川省根据乡镇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通过法定程序选拔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乡镇领导干部,其中凸显的意义却不同寻常。表面看,它使农民有了进入公务员系列的可能,更深层次上则体现了政治上的人人平等,这也正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好事要做好,最终靠制度而不是仅凭热情和临时性的措施。在“村官”转“乡官”这个问题上应该强调建章立制,建立一种不以身份取人的公务员竞争和干部选拔制度,搭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有了这种制度,才能使全国各地的村干部都有可能实现“村官”转“乡官”,焕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奋斗。
中央党校教授 张荣臣
《人民日报》 (2006-11-14 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