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39162856

退伍不褪色 整装再出发——记万源市固军乡大岭包村第一书记孙家国

www.gcdr.gov.cn (2018-09-30) 来源:四川组工网

走进万源市固军乡大岭包村,一幅美不胜收的脱贫攻坚画卷映入眼帘:蜿蜒盘旋的村社水泥路纵横交错,清澈甘甜的自来水入户千家,整洁洋气的民居掩映在绿水青山中,中蜂养殖基地传来阵阵“田园蜜语”,处处洋溢着脱贫攻坚的浓厚气息。

然而,三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穷山村,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产业滞后,说起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无不感念于“第一书记”孙家国。

急速行军•绘制脱贫“作战图”

2015年9月,时任万源市水务局党组成员的孙家国,主动请缨,到大岭包村担任第一书记。临行前,单位主要领导殷切关怀、加油鼓劲。

从此,孙家国就深深地融入到了这片贫瘠的土地中。为尽快摸清“家底”,他发扬部队“背包训练”作风,特意添置1个大背包,携起被子、衣服和洗漱用品等行囊,白天奔走于山间小道,晚上借宿在村民家里,及时梳理村情民意,罗列群众“微心愿”,绘起脱贫“作战图”。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3个月“急行军”,满满2本笔记本,呈现出一组基本数据:大岭包村距万源城区82公里,最高海拔1208米,幅员6.6平方公里,耕地1304亩,辖5个村民小组、347户1087人,其中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91户305人,贫困发生率达27.3%,青壮劳动力几乎外出务工,留守村民守着人均不足1亩的土地,种谷物、播玉米……

“要尽快给群众办几件像样的事!”家底摸清后,孙家国自我加压,自戴“紧箍咒”,制定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效果图”,配套规划、方案、请示、汇报等系列工作同步跟进。

迎难冲锋•发起基建“攻坚战”

“一路二水三居住,脱贫攻坚现抓起!”孙家国在“党员活动日”及“村民说事会”上,向全村党员群众和盘托出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同。

“要脱贫,路先行”。孙家国再现当年交通部队突击队作风,风风火火奔走于乡党委、交通局、财政局等单位之间,马不停蹄地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现场协调占地占林事宜。3年硬化村道路8公里、社道路3.7公里,全村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趁热打铁正当时。孙家国迅速把目光投向了解决饮水难题上,组织群众大兴水利事业,先后新建集中供水点6处,铺设管网1.2万米,整治山坪塘1口,维修渠道1700米,闲置十多年的山坪塘和堰渠重新投入使用,700多人的安全饮用水难题得到有效破解。

“我还能看到水泥路砍到家门口,喝上自来水,死也瞑目了!”61岁村民陈太青掩藏不住内心的感激之情。

为给群众提供一个舒适住居环境,孙家国打出了易地扶贫搬迁、人居环境改善、危房改造、土地增减挂钩“四套组合拳”,新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处,安置贫困户21户60人,分散安居56户172人,实施土地增减挂钩140户,改造危房82户,改善人居环境105户。

扛旗引领•吹响产业“集结号”

“党建撑起大岭包,脱贫鼓起大钱包”。孙家国经过多方走访群众,主动当起了产业培育“扛旗人”,催生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

“脱贫攻坚,中蜂当先”。孙家国根据多数党员群众意见建议,提议并成立大岭包“田园蜜语”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52户,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发展中蜂500群,全村形成以中蜂养殖为主导的产业扶贫格局。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孙家国走到哪里就把扶贫政策讲到哪里,把适用技术传到哪里,并把农民夜校“搬到”田间地头,使大岭包成为万源第一个开办“移动课堂”的村;把群众应知应会的政策、法律、安全、卫生、环保等知识制作成“微公示”,成为万源“第一个吃螃蟹”的第一书记。

“孙书记不仅会做还会‘晒’,我一天就卖了2500多块钱!”村民袁碧友对孙家国“微信朋友圈里晒蜂蜜”始终心存感激。

与此同时,孙家国根据大岭包村地形地貌,尊重当地村民耕作习惯,坚持以社为单元,规划出林下养殖旧院黑鸡、高山核桃、中药材“三大”生态产业保护区,引导返乡农民工杨成刚流转土地,集中发展白芨、黄栀子等中药材200亩,栽植高山核桃200亩,带动四十多户贫困群众创业增收。

孙家国在大岭包千多个日日夜夜里,用实际行动展示出了第一书记“先锋”形象、退伍军人“冲锋”形象、党员干部“中锋”形象、群众点赞“蜜蜂”形象。透过他那深邃的目光,仿佛看到维修一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党旗飘扬,仿佛听到新建的村小书声朗朗,仿佛见到新建的文化广场人头攒动……(中共万源市委组织部 高继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