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干部人才的作用,扎实推进党建扶贫工程,引导社会力量感恩回馈社会,参与脱贫攻坚战,投入1.5亿元产业扶贫资金和捐赠5500万元扶贫物资,形成党委牵头、政府组织、社会参与的扶贫大格局。
加强领导,注重统筹,构建社会扶贫“总引擎”。一是建立县乡两级指挥部。县委、各乡镇党委分别成立社会扶贫指挥部和工作室,由党委副书记任指挥长,相关部门(站所)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领导社会扶贫工作,统筹帮扶企业、社会组织在市场、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和捐赠资金,推进资源、资金与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需求”无缝对接,确保效益最大化。二是建立社会力量信息库。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食品药品工商质监局、县民政局对县内国有企业、非公企业、社会组织进行核实,县投资促进局、工商联对县外青川籍企业家、驻外商会进行登记,建立社会力量信息库,作为社会扶贫动员的主要对象。目前全县3654家企业(社会组织、个体工商户)和3个驻外商会、90名县外青川籍企业家被纳入信息库。三是建立工作联系月会制。县委社会扶贫指挥部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对相关部门、乡镇每月开展社会扶贫工作情况进行通报,集中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难题,研究部署次月工作任务和目标。1-4月,县委已召开社会扶贫联席会议4次,约谈1名工作滞后的乡镇党委书记,解决问题4个。
内引外联,分类推进,安装社会扶贫“加速器”。一是加强县内力量引导。依托县电视台、农民夜校、远教站点、微信公众号等,组织县委党校老师、相关单位负责人讲党课、法治课,邀请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和个人现身说法,引导县内240余名成功创业人士和2000余名干部职工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感恩回馈社会,带领3.2万户群众发展产业脱贫奔康,建成孔溪乡小企业创业园区等。二是鼓励优秀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大力推进“金雁归巢”工程,县委书记、县长亲率投资促进、农业等部门负责人到成都、重庆等地青川商会,向企业家介绍青川生态优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成功邀请42名青川籍优秀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建成张家村精品民宿、衡柏村燕巢油橄榄基地、红旗产业园区等回乡人才创业示范区。三是邀请外地朋友入青扶贫。利用浙江援建青川、蓉广合作等机遇,完善中国社会扶贫网青川网站,向全国企业发出入青扶贫发展邀请,成功引进天坤职业教育集团、德仁堂集团等外地企业到青川参与教育扶贫、卫生养老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发起爱心捐助6480次,募集资金1500余万元,惠及3600名贫困学子、两万余户群众。
对症下药,强化帮带,配置社会扶贫“润滑剂”。一是异地帮扶高山移民。针对高山移民生产生活资料分离问题,乡镇党委采取“党组织+公司(专合社)+农户”模式,引进业主经营,或联系异地企业,群众用土地、林地、资源等入股,定期获取红利。建成前进大坪中药材党建特色小镇、板桥红旗产业发展党建特色小镇等一批智慧党建特色小镇,受益群众逾2.11万户。二是免费培训致富技能。针对部分因缺技术致贫的群众,在优秀种养大户的无私支持下,县委组织部牵头制定培训计划,分类分片开展种养技术培训,建成青溪羊肚菌种植、曲河大鲵养殖等技术培训基地,免费培训群众4.53万余人次,带动1.5万余户群众发展种养产业。三是电商代销积压产品。针对部分群众家中农产品积压的问题,县委利用创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机会,推行电商企业替贫困群众代销农产品模式,动员王淑娟、赵海伶等电商大户扶持有条件的群众发展电子商务,替贫困群众代销农产品,目前全县新培育电商户105户,帮助贫困户代销土特产品超过8000万元,户均增收6000余元。
突出示范,注重激励,培育社会扶贫“领头羊”。一是培育社会扶贫示范项目。县委组织部动员龙头企业和专合社参与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并从涉农资金、扶贫资金、技术培训等给予支持,引导他们帮助贫困党员把产业项目做大做强,培育社会扶贫示范项目,已建成石坝三江村茶叶种植示范园区、青溪金桥土鸡养殖示范园等一批社会扶贫示范项目,带动1200余名党员和1.1万余户群众发展增收。二是宣传表扬社会扶贫先进。结合作风纪律深化年活动,县委组织部联合有关部门排查了全县所有社会扶贫项目,根据其经济与社会效益,按照乡镇推荐、县扶贫移民局初审、县委组织部复核、县委县政府表扬程序,评选表扬社会扶贫先进集体10个、优秀个人20名,向省、市推荐社会扶贫先进集体4个、优秀个人7名,并在县电视台进行宣传。三是大胆使用社会扶贫先进。脱贫攻坚关键在人,县、乡党委大胆使用受到表彰表扬的社会扶贫先进项目负责人和优秀个人,罗义辉、王文锦等5人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韩尧等48人被聘为村级后备干部,电商扶贫达人赵海伶、王淑娟被吸纳为中共预备党员,杨飞、李正军等创业明星被推选为“两代表一委员”。(中共青川县委组织部 朱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