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39259208

什邡“农民夜校”:走出助力脱贫攻坚基层治理新路径

www.gcdr.gov.cn (2017-05-16)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四川经济日报德阳讯 (张文韬 记者 童登俊) 这里,是五彩缤纷的“知识殿堂”;这里,是脱贫奔康的“便捷之门” ;这里,是党群互动的“连心桥梁”……随着一家家“农民夜校”的开办,章洛大地广大农村重新焕发出生机,农民找到了更新知识的“加油站”,激活了脱贫奔康的“内驱力”,党的“好声音”传进了千家万户,党员干部和群众间的距离再一次被拉近……

什邡“农民夜校”:走出助力脱贫攻坚基层治理新路径

缺啥教啥 广大农民有了学习新平台

“营养和排泄是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老人易出现糖代谢异常、营养不良、营养过剩等问题……”在冰川镇新拱村村部,一场针对养老护理员技能的“农民夜校”培训正在开展,前来听课的村民把“教室”挤了个爆满,不少村民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录老师的讲课内容,有的则拿出手机把投影的幻灯片内容一一拍下来,准备回去慢慢“消化”。“以前,老百姓请都请不来,但是‘农民夜校’开办以来,我们充分征求老百姓的意见,他们愿意学什么我们就给他们提供什么教学,现在每堂课都是爆满”。冰川镇组织委员廖武智这样形容冰川镇“农民夜校”的火爆场面。

在以往的乡村培训中,内容更多是偏向医疗、教育、法律常识以及农业技术方面,“农民夜校”开展以来,什邡一改往日做法,尝试“菜单式”教学,让村民“点菜”专家“下厨”,村民缺什么补什么、不懂什么教什么,像职业技能、美容、智能手机操作这类深受群众欢迎的教学被搬上了“农民夜校”课堂。

什邡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农民夜校”工作中,什邡市委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组织全市各镇、村干部,结合“走基层”、“精准扶贫”、“‘双风’大走访”等活动,主动深入群众中间,通过与群众零距离“拉家常”,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共收集农村党员群众需求600余项,意见建议80余条,变传统“派单”为群众“点单”。充分调动了农民的学习热情,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在此基础上,什邡各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加强与市级讲师团和“五个一”帮扶力量协调小组的对接联系,区分不同群体、不同产业、不同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授课内容,通过夜校“制单”、讲师“接单”,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私人订制服务”。真正给广大农民搭建起了一个学习的好平台。

助力脱贫 困难群众有了奔康新路径

脱贫攻坚需要始终扭住精准,更需要强有力的措施来助推。“农民夜校”开办以来,什邡坚持把扶志与扶智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升贫困户的综合素质,增强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让“农民夜校”成为了脱贫攻坚的“助力器”。

隐丰镇福泉村贫困户曾令才参加了“农民夜校”川芎鸡种养殖培训后,主动提出要养殖川芎鸡,隐丰镇干部李军得知后,及时为他联系了培训老师。2月18日,李军和培训老师利用周末休息日,再次来到了曾令才家中,“你这个鸡养得好哦!但是要注意放养哈,提高鸡的抗病能力。”“鸡的饲料要注意按照川芎叶和玉米面1:3的比例来调配。”……培训老师耐心细致地为曾令才讲解,曾令才在一旁认真听取并做记录。李军告诉记者,他计划再为曾令才争取20只鸡,如果养得好,预计收入还会增加2000多元。

在什邡,像曾令才这样通过“农民夜校”增加了收入的例子还有很多,为了真正给贫困群众点亮脱贫的“路灯”,什邡全面梳理了贫困户的相关情况,并结合贫困户所在镇村的实际情况,在“农民夜校”的课程选择、师资搭配、干部联系等方面下足功夫,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培训,为他们“开小灶”,并组织镇村干部与贫困户“1对多”结对,对学习情况进行跟踪服务,让不少贫困户找到了奔康新路径。

师古镇双安村16组村民尹业刚,今年种植的4亩多的大蒜大量死苗不明原因,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农民夜校”大蒜养殖技术课堂举办到了村上,课堂不仅局限于教室内的理论讲解,农业专家们还来到田间地头,为大家现场传经,尹业刚不仅学习了大量大蒜的病虫害防治知识,还在农技员的指导下对大蒜进行了施药防治,及时挽回了损失并提高收成,家庭总共增收1.5万元。

为了让“农民夜校”接上地气,让农民群众学习机会更多、效果更好,什邡创新实施了“一站多点”式教育,在利用镇、村教学站远程教育站点设施提供“大课堂”的同时,还开辟了院落、田间、广场、基地等多点教学方式,通过在院落讲党的政策理论、在田间现场传授种植技术、在广场议事说事、在农家书屋传授传统文化,真正把“农民夜校”开到了群众身边。

什邡“农民夜校”:走出助力脱贫攻坚基层治理新路径

贴心交流 党群干群有了互动新载体

“钟书记,我给你说嘛!效果出来了……”已连续参加了3期农民夜校课堂的红白镇木瓜坪村村民魏大爷这几天总是喜欢找村党支部书记钟正义拉拉家常,他说:“我觉得你们办的这个农民夜校真的太贴心了,上次我听了一个关于黄连白粉病防治的课,回去就上山到我的黄连地里面去清理了一下,还按照老师教的方法给黄连施了一点磷钾肥,过了一周我去看,确实比以前长得壮实多了,看来今年黄连收入增加个500元不是问题哦!”

“农民夜校”不仅是搞好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素质的主阵地,也是加强党群关系、夯实基层基础的新载体。钟正义告诉记者,自从“农民夜校”开办以来,从中受益的村民越来越多,前来谈心的村民也变得多了起来,群众与党员干部的关系,通过“农民夜校”的一次次培训逐渐被拉近。

洛水镇余安村13组村民陈先福,刚开始对“农民夜校”培训有抵触心理,认为讲的内容比较务虚,该村第一书记樊曦主动与他沟通交流,让他先到村部上一堂课试试,陈先福半信半疑的参加了一堂农耕种植技术课,课后陈先福的观念有了大转变:“‘农民夜校’还是很有用的,讲的好多农耕种植技术是我以前忽略了甚至是不知道的。”渐渐地,陈先福习惯了每次“农民夜校”的课堂都去听一听,还邀约其他村民一起前往。不仅如此,陈先福与樊曦成为了好朋友,经常来到村部和他交流夜校学习的心得体会,樊曦也常常与村上的农技员主动到他田里进行现场农耕教学。

在“农民夜校”送知识、送技术的同时,什邡坚持把全面推进“农民夜校”工作,与联系帮扶部门单位的“三会一课”、固定党日等党组织活动结合起来。把每月安排党员干部到联系帮扶村夜校授课作为创新党员主动参与党组织活动的有效载体,通过让党员干部到村部、中心院落、农户家中,采取向村民宣传政策、征求意见、与村民闲话家常的授课新方式,了解群众需求,传递上级关心,架起了党群关系的“连心桥”。

“农民夜校”开办以来,什邡统筹全市各部门的力量,全面发力、稳步推行。不仅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求知需求,也为贫困户脱贫奔康树立了信心,更拉近了党群关系。据了解,目前什邡市共投入资金44.2万元,在各行政村建设“农民夜校”123个,配备专、兼职教师1100余名,开展培训2600学时,培训农民63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