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39258861

开江县“农民夜校”五维强化,激活造血能力

www.gcdr.gov.cn (2017-05-16) 来源:四川组工网

自2016年11月以来,达州市开江县196个行政村全面开办“农民夜校”,采取因人施教、因需施教、因地施教,探索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和方法创新,积极向农民群众宣传时事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技能、文明新风、文化科普等知识,强化农民群众“扶智、扶志”教育,帮助他们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强化工作重心、明确目标定位

一是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明技术勇创新、引领脱贫奔康的农村“带头人”。提升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改变常规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尽快致富奔小康。二是传递党的声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倾听群众心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引导农民群众了解政策法规,培养遵规守纪、依法办事、热心公益的“文明人”。

强化资源建设,搭建授课平台

一是保证阵地场所。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主,统筹整合辖区内的文化院坝、农家书屋等场地资源,注重发挥“远程教育”党员教育平台作用,积极搭建教学阵地。 二是配强师资力量。以村支两委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农村道德楷模、致富能手为补充,组建村级“农民夜校”宣讲队,适时宣讲。夜校的专兼职教师从领导干部、技术专家、学校教师、致富能手等人员中择优聘请,形成师资库。

强化学习内容,确保精准施教

第一,制定计划,按表上课。开江县各农民夜校精准设立教学课程和教学规划,制定学习计划表,按月按时授课。第二,需求导向、村民点菜、专家下厨、精准施教。先向村民公示学习“点题课单”,再把群众想“学什么”收集上来制成课程单,实施“菜单式”点课教学。第三,注重实效、分类建立群众档案。通过充分了解群众家庭人员、文化程度、技术技能、种养殖习惯等情况,分类建立农民夜校群众档案。第四,明确指标,保证“质”和“量”。坚持每月对当地群众进行全覆盖培训;贫困村夜校对贫困群众开展针对性强的脱贫培训,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普遍掌握1-2项实用技能。第五,强化宣传带动,让村民发生由“让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蜕变。各乡镇党委政府印发农民夜校宣传单,让农民主动参与农民夜校,同时由村民评价夜校老师授课有没有实效,讲得好不好。另外,落实教材资源配置。重点抓好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农业技术和先进典型等类别教材建设,使用省、市、县确定的优秀教材和内容管用易学、群众喜读爱看的专用教材。

强化授课方式,让课堂接地气

第一,“固定课堂”和“流动课堂”双向并行,方便群众吸收。通过结合实际,在对一些实用的农业技术讲解时,不仅在课堂上讲解,还将群众带到实地现场讲解,提高了群众的接受程度。目前,开江县“农民夜校”特聘教师到群众中讲解油橄榄、银杏、中药材、麻鸭、白鹅等种养殖技术达100余场次,受益群众近4000余人次。第二,避开村民繁忙时段,挑空教学。充分利用农闲、下雨天、晚上等时间进行授课,分类采取课堂教学、送学上门、网络教学等形式,真正调动群众变“被动学”为“主动学”的自身动力,使农民夜校真正取得实效。

强化制度保障,夜校稳健发力

第一,坚持“四贴近”的原则(贴近村情、贴近农民、贴近产业、贴近现实),采取多项举措办好“农民夜校”;第二,由贫困村第一书记、各村支部书记为负责人,重点从大学生村官、村级后备干部、优秀党员中确定1-2名政治过硬、业务熟练、群众信服的人员负责夜校日常工作;第三,强化督查考核,将农民夜校培训工作纳入各村党建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实行“月督查、月通报”制度,对工作措施不到位、工作推进不力的严格执行“一次通报、二次约谈、三次问责”机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中共开江县委组织部 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