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如何理解报告中对反腐败斗争提出的新要求?日前,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央纪委驻中国社会科学院纪检组副组长高波。
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反腐败永远在路上
记者:为什么说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
高波:中国共产党将腐败视为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第一,从党的自身建设或者说影响长期执政的内因来看,腐败会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导致党的政治肌体腐化溃烂,对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和执政安全产生冲击,执政党必须走出一条以自我监督引领人民监督,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新路。第二,从党的长期执政基础或者说执政外因来看,腐败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败坏了党的形象,透支了党的政治信用,导致党和人民之间树起“无形之墙”,会使党失去执政根基。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大,查处党员干部力度前所未有。报告为什么要强调“反腐败永远在路上”?
高波:之所以强调“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其原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这样的认识科学而深刻。
首先,这顺应了反腐败斗争的客观规律,释放出一刻不停歇、永远不止步的强烈政治信号。任何公权力都面临被腐败侵蚀的风险,执政党永远面对着与腐败的斗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永远在路上,就必须踩着不变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下去,不给任何人一丝一毫“反腐是一阵风”的幻想。
其次,这正是回应国内外舆论关切,展现出反腐败斗争将会沿着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进行的政治定力。5年来,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齐头并进,持续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扎紧扎牢扎密制度笼子,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成功落地,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全国推开,反腐败正朝着常态化、制度化道路前进。
再次,“永远在路上”体现了我们党适应新时代的新任务新要求,不断以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的新成效取信于民、置信于党、立信于世的决心。反腐败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强,对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期望值与日俱增。因此,全面从严治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记者:既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为什么说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高波: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的成效有目共睹,然而,影响反腐败斗争的因素依然不容小视,如:高压之下,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情况依然时有发生;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因素依然存在,影响党员干部内心世界和道德观念的负面因素复杂多变;制约和迟滞海外追逃追赃进程的复杂因素依然存在等。
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形成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实践进程,衡量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需要建构一个多维度评析框架,诸如:在实体工作上,腐败问题存量清理有效,增量问题遏制有力,腐败问题新发率大大下降,贪腐问题潜伏期大大缩短,专责机关的腐败发现机制、处置机制更加灵敏高效;在制度建设上,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净化政治生态、规范政治生活起到根本性的支撑作用和导向作用;在体制机制上,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巡视全覆盖、派驻全覆盖和监察全覆盖形成新的监督合力;在文化舆论上,全社会形成敬法畏纪、遵规守矩的强大舆论氛围;等等。
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记者:为什么在反腐败斗争中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高波:腐败的危害是社会性、弥散性的,因此,治理腐败必须坚持系统性、战略性思维,也需要全社会做出持续性、协同性的努力,团结一心进行一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全覆盖的反腐败持久战,在全社会营造出“有贪必肃、有腐必除”的高压态势,破除一些人存在的“选择性反腐、阶段性反腐”的幻想和侥幸心理。当然,反腐败斗争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反腐败斗争中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
记者:如何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
高波:不管党内利益集团如何蝇营狗苟,其要害在“利益”二字,无非是为了攫取垄断化、特权化、门阀化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因此,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必须采取多种措施:首先,查办贪腐案件时注重违法经济利益的追缴罚没,让贪腐利益均沾者感到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得不偿失,思想上追悔莫及;其次,对系统性、塌方式腐败中的利益相关方,坚持除恶务尽,对“政治获益者”依纪依法予以精准打击;再次,加大对行贿者的打击力度,特别是对“既是受贿者,又是行贿者”的双重犯罪行为予以重点关注和查处,不给“权力掮客”和“利益盟友”勾结营私留下空间。
记者:如何进一步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高波:“蝇贪”泛滥,其害如“虎”。必须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加快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充分整合互联网等信息资源,搭建高效便捷举报平台,对发现的“蝇贪”“蚁患”快转快办、严肃查处、公开曝光以取信于民;着力以监督执纪问责护航精准脱贫,形成监督合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组织和纪律保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牢牢抓住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这一关键,加强对其工作作风、办事绩效和党建成效等方面的考核监督,从源头上防止跑冒滴漏、吃拿卡要等行为的发生。
深入推进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
记者:为什么要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
高波: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是适应中国党情国情社情民情的有力举措。把党领导下的反腐败实践创新成果、党内法规制度成果上升到国家立法层面,才能确保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反腐败斗争沿着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行稳致远。国家监察法是重要的国家反腐败立法,它能促使党内执纪与反腐败执法在机制、程序、标准上更有效地衔接,把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更好结合。
记者:如何深入推进反腐败的标本兼治,从根源上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
高波:标本兼治是管党治党的一贯要求,对党纪国法的敬畏感多一分,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就少一寸。铲除腐败滋生蔓延土壤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坚持问题导向,盯紧“重点人”“要害事”“关键域”,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着力解决选人用人、行政审批、工程项目、矿产资源、土地出让等高风险领域的腐败问题等,继续放大惩贪除腐的政治影响、治本功能和社会效应。与此同时,坚持“一案双查”、寻根溯源,做好查办案件之后的“下半篇文章”,特别是以通过巡视巡察和纪检监察等发现的问题为线索,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建章立制,继续加固加密党内法规的制度笼子。
记者:如何实现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的转变,真正做到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高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打出一系列反腐败“组合拳”,力度前所未有,成效前所未有。展望未来,应当保持定力和韧性,其重点包括: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落实,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进一步走向严紧硬。必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着力增强其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严格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抓住“关键少数”,带动“广大多数”,在构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创新实践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应牢牢扭住党内监督这个基础性工程,让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适应监督、接受监督、欢迎监督。把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精准有效地用好,在“有病早治、无病强身”中打造更加健康的组织肌体,不断激发管党治党的外在约束力与内在驱动力。
实现“不想腐”的深层次转变,除了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还必须按照忠诚干净担当标准选对人用好人,把德才兼备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相信只要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形成扶正祛邪的氛围,带动全社会一切有利于廉洁自律的力量充分涌流,必将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