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六个标准” 筑牢基层基础
——康定市创新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今年以来,市委组织部紧扣省州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相关要求,紧扣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在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中,按照基础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抓深化、特色工作抓创新、整体工作抓提升,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六个标准化”建设,着力夯基固本,确保以党建成效为全市发展稳定民生提供坚强保障。
抓“组织运行”标准,规范议事决策。着力厘清并明确村级八大组织职能职责,健全规范基层组织例会、报告、议事、值班等14个方面的日常基础制度,进一步强化党组织书记主动担责、主动守责、主动履责、主动尽责、主动负责的“五种意识”,潜移默化、形成自觉。在抓例会执行上,着力突出“细”,分别建立起村级组织月、季、年等三类例会,明确三个范围:即参会范围、议事范围和任务范围,细化出支部及支委每月工作,确保支部不空转、任务不走空。在抓事务决策上,着力突出“透”,分别制定党务、村务、财务以及重大事务“四务”的决策制度,确保每类决策均有普通党员群众参与,执行情况均要接受群众监督,实现按章办事、按例行事、按制议事。在抓值班值守上,着力突出“严”,在全市244个村(社区)全面落实坐班值班制度,并由乡镇(街道)拟定坐班值班任务,建立起坐班工作台账和交接台账,确保坐班值班制度不流于形式。在抓职责落实上,着力突出“实”,创新提出全市村干部提升村风村貌、党恩政策宣讲、宗教寺庙管理、护林巡山防火、推动脱贫攻坚、维护社会稳定、管理集体财产、民事代办服务的“八大员”职责,并逐一细化、逗硬落实。
抓“阵地建设”标准,提升中心功能。全面推进全市村级组织活动阵地提标升级,着力完善活动阵地宣传教育、管理服务、文化活动三大中心功能。一是强化基础建设。按照村级活动室改一批、扩一批、建一批“三个一批”模式,投入2000余万元加快村级活动室建设,目前已建成3个活动室,其余12个活动室正加紧建设,11个涉及风貌改造的已全面进场施工。二是健全阵地功能。突出功能需求,将全市所有村活动室功能划分为“四室一校五中心”,即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村级组织会议室、农牧民夜校、便民服务中心、综治调解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卫生计生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和“一村一幼”等,建成了一批功能完善、形态特色、真正管用的村级阵地。三是压实管护责任。明确活动室分别由乡村两级履行管护责任,乡镇(街道)党组织书记作为村级活动室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村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切实承担起管理、维护、使用、安全等基本责任。对因人为原因造成村级活动室损坏的,扣减村干部待遇重新购买或修补;对活动室内举办宗教活动、聚众赌博的,村支部书记一律免职,并严肃追究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职责。
抓“组织生活”标准,严格党员教育。紧扣“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着力规范村级党组织各类组织生活制度。一是落实基本制度。从严抓实抓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等基本制度,突出政治学习教育和党性锻炼,确立了“学讲话、感党恩”“讲法制、话发展”等始终紧扣脱贫攻坚、为民服务的“三会一课”主题,防止组织生活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二是创新工作形式。坚持形式服务内容、服务主题,创新推进“互联网+”“基地+”和“先进典型+”,着力开展开放式组织生活。全市21个乡镇(街道)均建立微信平台或党建微信群,实现“线上”与“线下”无缝对接,覆盖全市3300余名农牧民党员,广泛宣传先进党员干部或党组织事迹150余次,并实施先进党员典型进农牧区村支部上党课100场次,切实帮助党员干部转变工作观念、提升宗旨意识。三是深化志愿服务。严格执行党员政治生日活动,将每月10号明确为全市各支部党员活动日,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并组织开展公共卫生、扶孤助残、抗洪抢险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结合政治生日和党员活动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帮助农牧区群众解决困难问题120余个,既帮助党员提升奉献服务意识,又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抓“创先争优”标准,强化示范引领。坚持以创先争优为载体,统筹推进评星晋级整顿提升等工作,着力提升村级党组织和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一是抓两头带中间。紧扣先锋争创实质,坚持一手抓整顿提升,一手抓先进巩固,按照逐一研判、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原则,先后问责处理工作推动不力的乡村干部20人,实现24个后进村级组织全部晋位升级,30个党建示范点全面规范建成。二是强争创抓示范。坚持在村级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中,深入推进示范争创活动,深化“戴党徽、亮身份”活动,推行党员家庭户悬挂共产党员户牌,喊响“我是党员、向我看齐”。同时,全力抓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按照支部牵头、党员带动、群众参与模式,带动221名群众脱贫。三是夯基础促长效。坚持把农牧区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示范争创地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来抓。推行“党群荐、两委审、综合定、结对帮”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遴选培养模式,今年培养100名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力争通过三年时间,确保全市每村遴选培养10名后备干部;创新提出农牧民党员“5+2+1”发展模式,着力严把党员入口关,实行全程纪实,切实从源头上保证党员的合格性与代表性。
抓“内业管理”标准,确保虚功实做。坚持把内业管理的标准化贯穿到组织运行、阵地建设、组织生活、创先争优等标准化建设全过程,进一步强化痕迹管理,充分展示工作,全面体现成效。在立卷上,突出做到“五有”,即所有事项必须要有相关记录记载,要有相关清单台账,要有相关方案制度,要有相关推进情况,要有相关图文资料。在归档上,根据全市村级组织工作情况,划分村情基础、会议记录、服务群众、专题活动、队伍建设、日常工作、教育培训和脱贫攻坚“8大类”,并明确61小项卷宗目录和卷内材料,统一规范装档。在管理上,切实把及时性、真实性和实效性贯穿全过程,严格落实村“两委”推进内业管理的职责任务,做到专人负责、专人管理,特别是针对村一级的脱贫攻坚台账,严格按照“五本台账”要求,动态入账、规范立档、永久保存。
抓“考核问效”标准,倒逼工作落地。实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有效进行考核问责,确保责任到人,倒逼工作落地。一是细化考核标准。明确乡村凡是被省州市通报3次及以上的,触及涉稳危安“五个零发生”底线的,涉及维护稳定、社会治理、党风廉政、安全生产、森林草原防火、重点工作“六个一票否决”的,特别是未完成当年脱贫攻坚任务的,一律不得评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二是创新督导方式。坚持日常督查与年度考核、随机抽查与定期检查、面上指导与驻点督导“三结合”,自今年5月基层组织标准化建设启动以来,市委组织部对全市基层组织标准化建设开展了3轮专项督导,集体谈心谈话240余人次,并就工作推进不力,对相关乡镇负责人员和经办人员进行了约谈提醒。三是严格压实责任。严格落实工作推进“五级责任”,即联系市领导的指导推动责任,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的第一责任,乡(镇、街道)组织员或分管同志的直接责任,共建共创机关支部的捆绑责任,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的具体责任,确保形成工作最大合力。
(中共康定市委组织部 李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