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党建引领之“源” 绣脱贫奔康之“花”
——十八大以来甘洛县农村党的建设助力脱贫奔康工作纪实
甘洛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素有凉山“北大门”之称,于1956年建县。全县幅员面积2153.55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227个行政村,2个社区,1个居委会;居住着彝、汉、藏、回、苗等多个民族,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近年来,面对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依旧突出,存在穷、愚、病等致贫返贫原因多重叠加的艰难困境,甘洛县各级党组织紧扣“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甘洛实践,深化“五大引领”,理清“绣花”思路,打牢“绣花”底子,提增“绣花”能力,使出“绣花”解数,下足“绣花”功夫,全面提升党的组织活力、领导干部脱贫攻坚能力、党员群众自我发展内生动力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效力,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工作推进到哪里,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实现党的建设和脱贫奔康无缝对接、双轮驱动、深度融合。
突出统筹引领,理清“绣花”经纬
绘就脱贫奔康“新蓝图”
思路决定出路,蓝图决定意图。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当前脱贫工作,关键要精准发力,向基层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甘洛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系列新思想以及中央、省州精准扶贫工作安排部署,始终把抓党建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奔康作为最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牵头制定出台了《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攻坚总决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贯彻〈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编制完成了《甘洛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13个专项规划,提出了“到2018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到2020年实现同步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理清了脱贫奔康总体思路,明确了的主攻方向、重要路径、保障举措,绘就了抓党建促脱贫的宏伟蓝图。全县28个乡镇党委、227个行政村党支部和87个县级部门先后制定脱贫攻坚工作规划340个,细化了脱贫奔康措施4100项,确定实施项目3890个,构建了县乡村组户五级联动的作战体系261个,绘制出脱贫攻坚作战图319幅,做到了乡村聚力攻坚有重点、干群决战贫困有任务、贫困农户脱贫奔康有路线。#SplitPageHere#
夯实组织引领,打好“绣花”底色
筑牢脱贫奔康“新体系”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作为脱贫攻坚最前沿阵地的“基本作战单元”,只有把党建和精准扶贫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一线指挥部”作用,才能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为此,甘洛县着力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和凝聚功能,深入实施“四大行动”,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攻城拔寨的前沿“指挥部”。
深化实施“责任落实行动”。坚持把党建“主体”责任落实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主业,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责任”,坚持班子抓、抓班子、书记抓、抓书记,注重上下衔接、统筹推动,制定详细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书和细化的评分标准,确保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健全农村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履责、述责、考责、追责、问责机制,严格执行联述联考联评、党建季度督查通报等制度,创新推行“阳光述职”、百分制量化排名的方式,重点突出述基层党建、述脱贫攻坚等内容,并把述职考评结果作为评先评优、选拔任用基层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坚持把基层党建的考评指标聚焦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来,健全完善党建和扶贫工作联系指导制度,实行“五个一”、挂牌督办、组团攻坚等联责机制,全面推行扶贫攻坚难度最大的乡镇和村由县级领导亲自挂点一线督战,以上率下、以身作则,统筹协调县级部门、乡镇、村组、户合力攻坚,集中最为精锐力量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
深化实施“分类提升大行动”。深以“四型”党组织创建为重点,突出管理、教育、制度、服务、运行五个规范,健全完善组织设置更加科学优化、治党制度更加严密周延、党建责任更加全面强化、领导班子更加坚强有力、党员队伍更加充满活力、场所功能更加务实管用、工作载体更加形式多样、制度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基础保障更加坚实稳固、工作业绩更加突出有效的10项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基本标准,在农村启动开展28个“示范党委”、120个“红旗支部”、1000名“星级党员”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服务功能、增强凝聚功能,发挥农村共产党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力军作用。
深化实施“补短板、破瓶颈行动”。突出问题牵引作用,针对软乡弱村,甘洛县紧盯“六有”目标,聚集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通过党群部门帮弱村、政法部门帮乱村、经济部门帮穷村、涉农部门帮产业示范村,开出建强班子治“散”、理论武装治“弱”、技能提升治“庸”、严考实评治“懒”、长效机制治“拖”、作风整顿治“浮”、脱贫攻坚治“穷”、建规立矩治“乱”“八剂良方”,强力推进“软乡弱村”整顿,全力补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这一“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打造示范标兵基地42个、党员先锋(示范)岗829个、党员示范户1086户,“软乡弱村”整顿转化提升率连续五年保持100%,“四型”党组织创建率达96%,通过村“两委”换届,将806党员、461名致富能手培养为村“两委”中坚力量。
深化以“强乡兴村富民、凝心聚力固本、和谐家园创建”为重点的“抓党建促脱贫行动”。启动实施党员示范区、启动实施党员联富、创富、带富、领富为主要内容的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全面推行“苏施”党支部(农村青年优秀人才党支部)“235工作法”,创新实施“双转双提升工程”,将4.7万名农村优秀青年人才、470余名流动党员和630名乡村后备干部纳入苏施党支部管理,组建党员青年创业联盟6个,转化提升问题党员660名,将230名农村致富能手、返乡创业能人培养为党员,860名党员培养为致富能手和创业能人。与州外石棉、汉源、金口河等县区乡镇密切合作,充分发挥边界乡镇联合党组织作用,先后打造出了大渡河畔百里党建走廊、千名人才培训基地和万亩特色产业发展基地。在255个农村党组织、4500名农村党员中,全覆盖推行党组织公开亮诺、党员一句话承诺、群众集中评议践诺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推动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良性互动、同向加力。#SplitPageHere#
深化学习引领,提增“绣花”能力
锻造脱贫奔康的“新骨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甘洛县坚持把精准扶贫同干部队伍建设有机结合,以增强群众脱贫奔康“内动力”为重点,搭建党建+学习平台,教育引导农村贫困群众自觉成为脱贫奔康“主角”,主动支持、参与、推动脱贫奔康。
依托远程教育站点,全面推行“远教站点+专合组织+实训基地+贫困户”、“远教站点+土专家(技术员、种养大户、志愿者)+贫困户”等教育培训模式,结合民族风俗和群众政策理解水平、脱贫诉求愿望,将网上信息资源、基层组织优势和农村实践经验有机整合,常态开展“感恩奋进”等“五项教育”,让贫困群众脱贫有信心、发展有榜样、生产有技术、增收有渠道。
充分发挥“农民夜校”撬动农村发展、引导农民增收、引领农村风范助推器作用,整合四川大学、县委党校、职业技术学校等优智资源,组织领导干部、技术专家、学校教师、致富能人等各类人才692人组建成立农民夜校师资库,组建成立精准扶贫培训基地3个,全覆盖建成农民夜校227所,常态开展以干部讲政策,教育引导群众做脱贫政策上的“明白人”;专家讲技术,教育引导群众做致富奔康的“带头人”;典型讲经验,教育引导群众做拓勇创新的“能干人”;党员讲奉献,教育引导群众做高尚道德的“先锋人”;群众讲恩情,教育引导群众做知恩奋进的“老实人”为主要内容的“五讲五做”新型农民专题教育,教育农村贫困群众树立“弱鸟先飞”观念,变“你来扶贫”为“我要脱贫”、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从思想层面由“站着看、等着扶”向“主动干、忙致富”的转变,进一步夯实脱贫奔康的思想基础、能力基础和群众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甘洛县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和农民夜校累计组织开展培训2.4万场次,农村党员群众受众达27.6万余人次。#SplitPageHere#
强化产业引领,使出“绣花”解数
配强脱贫奔康的“新引擎”
习近平指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甘洛县加快构建基层党组织“一核多元、合作共赢”体系建设,把党建工作融入“开辟富源、培育富业”全过程,在为群众找准致富路子、开辟致富之源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群众开辟致富之源、实现持续增收致富装配上了永不熄火的“主引擎”。
坚持“支部围绕产业转、党员创业示范引、群众致富跟着干”总体思路,突出党组织主建、党小组领建、党员带建、能人创建、群众参建“五建并举”,深入实施“造血式”产业帮扶行动,稳步推进“1+X”富民产业,形成“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合作社+技术服务团+基地+农户”七位一体产业链党建模式,进一步扶持壮大产业型、营销型、发展型农村专合组织,培育打造黑苦荞、核桃、肉牛养殖等品牌产业基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扶持成立产业型、营销型、发展型农村专合组织392个,培育壮大黑苦荞、核桃、肉牛养殖等产业基地87个,指导广大群众种植核桃15万亩、马铃薯10.5万亩、黑苦荞5万亩、水果1000亩,建成高山错季蔬菜基地1万亩、黄果柑基地1500亩、生猪标准养殖示范园区21个;建立就业和劳务服务中心1个和农民工劳务服务站28个,培育职业劳务经理人126名,累计输出农民工15.26万余人次,实现劳务创收18.5亿元。
加快构建“一核心、两纽带、三支撑、四服务”产业链党建新模式,打好“果薯蔬草药畜”组合拳,指导广大群众不断开发适应市场经济的农业发展模式,根据不同区位的地理条件发展不同的农业产业,在“1”的基础上,扩展“X”,并不断加快村级电商平台建设,铸牢“党建+互联网+特色产品”无缝对接链条。组织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协助村级致富带头人创建网络直销店,搭建农特产品网销平台,积极构建“产业链上党旗红、产业党建硕果丰”的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培育“党员示范基地”28个、党员创业示范区1个、示范户1160户,用好用活5305万元产业周转金、扶持金,实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208个,发展核桃49.53万亩、嫁接10.02万亩,其他林果业12.30万亩,输出务工人员5.15万人、实现劳务创收8.5亿元,集体经济创收680万元,有效构建起了“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覆盖到哪里”党建产业链。#SplitPageHere#
坚持服务引领,下足“绣花”功夫
拓宽脱贫奔康的“新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甘洛县从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出发,搭建服务平台、实施服务工程、健全服务机制,在推动党建为民、党建富民、党建聚民的进一步拓宽了服务的“新领域”。
深入开展以“六带六争”为主要内容的“党员一句话承诺”活动,把党员身份、岗位职责、承诺内容公示上墙,为无职党员量身定做脱贫攻坚、文明新风、勤劳致富等10余类特色岗位,引导2300名无职党员主动作出公开承诺,自觉服务脱贫奔康“主战场”。 组织108个省州县机关单位党组织与208个贫困村党组织结成精准帮扶对子,组织4400余名机关干部与1.09万贫困建卡户结成精准帮扶“亲戚”,落实2500余名机关干部组成了208个精准扶贫驻村工作组,确保了村村都有“五个一”(有1名联系领导、1个帮扶单位、1个工作组、1名“第一书记”、1名农技员、1所农民夜校),户户都有驻村帮扶“责任人”,形成了脱贫奔康“集团作战”工作格局。
创新推行以“五步工作法”为基本内容的驻村帮扶工作方法,推动形成宣传发动全覆盖、调查摸底全方位、制定规划科学化、培训教育长效化、项目落实无盲点的工作格局,切实解决驻村帮扶单位、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和驻村农技员“不会干”的问题,使驻村工作驻有章法、驻有成效。
深化实施县乡村三级联动轮流坐班集中办公制度,采取群众下单、组织分派、部门配送、五星评优四个步骤,创新推行“订单式”服务群众工作法,健全完善乡村干部在村、驻村、到村服务群众工作制度,持续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有效搭建起县乡村上下联动、多向互动便民利民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县级机关干部年均到乡镇、村开展订单服务4600余人次,县乡村干部年均坐班化解纠纷1900件,年均为基层群众代办各类事项1.4万件。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甘洛县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始终把抓党建促脱贫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各级党组织切实担负起历史的重任、人民的重托,以抓好党建为引领,以推进脱贫奔康为根本,继续弘扬“绣花”精神,全力推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一体化发展、系统性提升,为夺取脱贫奔康全面胜利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甘洛县委组织部 何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