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发展根基,通过内引外联、分类施策、从严管理,推动村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注入强大动能。
该省打破惯性思维,提高统筹层次,开展内引外联,在更大范围内凝聚吸引优质人才智力资源,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干部人才支撑。向11501个贫困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明确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重要职责;实施“万名人才回引工程”,县乡村建立优秀人才台账,引导4700余名长期在市场经济中闯荡、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能人回乡创业,牵头领办集体经济项目;回引近万余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等优秀人才,到村或集体经济组织任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聘请职业经理人参与经营管理。对抓产业发展无思路、无举措、无成效的397名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坚决调整撤换。
为强化能力素质支撑,该省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省示范培训、市(州)重点培训、县(市、区)普遍培训的格局。省委组织部举办全省壮大集体经济示范培训班,培训县(市、区)委组织部分管副部长、乡村党组织书记570余人,市县两级轮训乡村党组织书记、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12.7万余人次,组织贫困地区大学生村官、乡村党组织书记代表前往上海、杭州、武汉等地实地观摩,学习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思路、方法模式。
该省注重强化资金资本支撑。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乡村两级积极作为,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优质工商资本有序规范进入农村,与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发展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和其他产业,鼓励和支持各类服务型企业参与购买农村服务项目,通过统一的社会化服务做大服务经营实体,提高服务效能。2016年,全省5180余家工商企业进入农村,为农村发展注入资金680多亿元。
积极适应农业新业态、新产业蓬勃发展,该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现代服务业、物业经济、股份合作经营等。采取土地入股、保底分红、集体提成等方式,引导和组织群众合理流转土地,联办产业基地,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针对城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等对农村服务业发展产生的现实需求,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组织牵头组建生产服务型组织,提供农资供应、农机农技、劳务用工、仓储运输、加工销售等生产服务;创办综合服务社、便民服务店等,提供家政、养老、商贸等生活服务;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悠闲农业、乡村旅游等。通过盘活闲置办公用房、学校等不动产开展租赁经营,建设专业市场、标准厂房、商业门面、仓储中心等物业项目。以集体资产参股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经营稳定的工商企业等经济实体,参与收益分配。
该省强化规范管理、民主监督,确保集体经济发挥良好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村建立“三资”台账,明确规定集体资产资源所有权不得用来承担经营风险,不能以此入股、抵押、担保,实行发包出租须按照市场化运作,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保收益最大化。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财务收入预算、开支审批、财务公开等制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杜绝村级不良债务。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建立健全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明确规定凡是涉及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策略、新上项目、新办实体和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须按照市场调查、科学评估、民主决策的程序步骤组织实施。县(市、区)、乡镇政府负责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投资规模和经营性债务规模进行监控和提示。建立集体经济“反哺”制度,每年按一定比例提取,对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进行分红,改善民生、增进福利,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