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入党?”“村党支部应该干些什么?”7月30日,在邻水县石滓镇升坪村党支部活动室里,该村所有党员围坐在一起,开展党员学习会。“这样的学习会,我们每周要开3次。”该村党支部书记包安寿向记者说道。
不只是升坪村,如今,在邻水县所有农村党支部,类似的活动经常开展。通过学习,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得到提高,干事热情不断高涨,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满意度随之攀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巩固。
近年来,邻水县严格按照“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要求,在队伍建设专业化、扶贫示范常态化、工作保障制度化上狠下功夫,主动服务农村发展,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近年来,全县共有12个基层党组织被省委、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提升素质育强村带头人队伍
去年,很久没在家种过地的升坪村村民包月树在家发展起了柑橘。
为何重操旧业?包月树向记者道明了其中缘由,“以前大家‘单打独斗’,各种各的,没技术、没渠道,收益少得可怜。村里成立合作社后,技术、日常管理、销售全部由合作社负责,效益连翻几番,谁不愿意种。”
包安寿说,去年,他和县里其他村干部被派往成都村政学院参加培训。培训期间,他们前往都江堰市向峨乡考察学习。“在那一次考察学习中,我发现农业合作社在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培训回来后,便开始谋划成立合作社的事情,现在看来,这一步算走对了。”
“选派优秀村干部到外地学习,不断给其‘充电’,育强村带头人队伍,是搞好农村党建的重要内容。”据邻水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县创新干部培训机制,探索“地校联姻”方式,遴选50名优秀村支书到成都村政学院参加示范培训。强化村社干部素质提升,遴选250名在职村干部、100名村级后备干部参加在职学历培训,并通过“高校授课+实践锻炼”等方式联动培养村干部“双带”能力。
在此基础上,深化“三向培养”和“百名人才回引计划”,遴选142名优秀机关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选拔14名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村支书,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400余人。
#SplitPageHere#
示范带动帮助贫困群众集体脱贫
8月4日,记者走进邻水县城南镇芭蕉村“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芭蕉村养鸽场,只见一排排整齐的鸽笼映入眼帘,上千只鸽子“咕咕”地叫着,村民赖斯龙正在给鸽子喂食。
赖斯龙是芭蕉村的一名贫困党员。去年底,该县启动实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经村、乡、县三级考察挑选后,赖斯龙被选为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示范户,从“县管党费”中出资2万元帮扶资金帮他入股芭蕉村养鸽场示范项目。“精准扶贫就是好啊!现在,在养鸽场做工每天都有工资,另外年底还有分红,通过努力,养鸽场的效益越来越好,离小康的目标不远了。”赖斯龙说。
“实施党员精准扶贫工程的目的就在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在推动党建工作、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中,支持帮助贫困党员率先脱贫,再示范带动贫困群众脱贫,最后达到共同脱贫致富。”该县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道。
自去年底以来,该县大力抓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落实“县管党费”28万余元,整合部门帮扶资金230余万元,实施扶贫项目26个,带动63名贫困党员和130余户贫困户参与,预计年人均可增收500余元。
加大投入强化党组织阵地建设
8月8日,在邻水县柳塘乡大河坝村党群服务中心便民窗口,村民甘立飞前来为将去上大学的孩子开贫困证明。
“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后,无论是群众来办事还是我们办公、学习都方便了许多。”大河坝村党支部书记谈德飞说,“以前我们公章随身带、会议流动开,群众事难办、活动难开展,现在终于有了真正的村干部之家、党员之家和农民群众之家。”
据了解,大河坝村党支部活动室由过去的老平房变成了现在两层400多平方米的崭新漂亮办公楼,还设置了便民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党员学习室、农家小超市等功能室,远教设备、档案柜、桌椅等办公设施一应俱全,村“两委”办公效率也随之大大提高。
为彻底改变“村级办公无地点、农民议事无场所、党员活动无阵地”的状况,近年来,该县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阵地建设,投入资金150余万元,提档升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00余个,新建“1+N”党群综合服务中心3个,推动基层党组织从“有阵地议事”向“有能力办事”转变,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强化经费投入。按每个村办公经费4万元、服务群众专项经费5万元标准,由县财政足额纳入预算,每年新增1900余万元。按照一类乡镇200元、二类乡镇220元标准,落实贫困村“第一书记”乡镇工作补贴,参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等额调整村“三职”干部养老保险标准,增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孔虹 胡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