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7月20日电 19日上午8点多,通江县文胜乡大井坝村村委会里异常热闹,30多名村民一早赶来,领取出售马铃薯的货款。
“陈玉伦1万8!”9时,领款开始,随着巴中空山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话音刚落,58岁的村民陈玉伦走上前去,把厚厚的2沓钱装进手提包中。“陈玉伦,说说你的感想吧。”
“我才1万8呢,那个陈钺有5万2,差他差得远,明年我要多种几亩。不过,话说回来,我真得感谢县农技站和赵海冰书记,他们开展的‘两学一做’,给我找到了致富的好门道。”陈玉伦说。“说得对,这个‘两学一做’确实开展得好。”大家齐声应和。随着欢笑声,村民陆续上前领取现款。
领款结束后,大家主动帮着把100吨土豆装上10辆大货车。
大井坝村距通江县城50多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属高寒山区。由于山高路陡、交通不便、生产条件恶劣,村民进行传统耕作和养殖,一年忙活到头却挣不了几个钱。到2014年底,全村还有58户198名贫困群众。
据了解,2014年冬,通江县农业技术站成为大井坝村的帮扶单位。经多次调研后,县农技站决定把帮助大井坝村村民脱贫致富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选派一名作风实、技术强的党员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作为通江县引进人才的赵海冰成为了村里的第一书记。赵海冰和原村委班子多次召开干部会、群众会,决定利用大井坝村的高海拔优势和县农技站的技术优势,引进巴中空山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空山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采用种薯订单回收机制,在村里建立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
在产业发展之初,一些贫困村民担心投入大、产品销售难,响应并不积极。县农技站通过免费为村民提供地膜、化肥和技术指导,打消了大家的顾虑,纷纷种植起马铃薯。今年,全村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产量预计达1500吨以上,产值预计达210万元,户均可增收10000元,带动35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脱贫。
“我们要让党旗始终飘扬产业扶贫一线上,要让党员技术员始终服务在指导群众生产一线上。”通江县农业技术站站长李军说,县农技站把技术服务能力强不强、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力度大不大作为单位职工“两学一做”开展得好不好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县农技站将进一步组织优秀技术人员,为全县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做好技术培训和服务,增强他们的发展能力。(何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