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扶贫干部是中坚力量、关键因素。这就要求广大扶贫干部既要能干事,也要会干事、干成事。驻村帮扶具体而复杂,对于一些初来乍到的扶贫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而言,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往往会手忙脚乱,无处下手。一位在基层深耕多年的“老乡镇”总结了经验,“基层工作接地气才能冒热气,要与群众打成一片,具体来讲要做到扶贫‘四勤',一要嘴勤常说讲政策,二要腿勤常走融感情,三要手勤常记解民难,四要脑勤常思谋发展。”
一要嘴勤常说讲政策。扶贫干部既要当好战斗员,又要当好宣传员。在农村,多数群众知识贫乏,理解能力较差,对于国家的大政方针、惠农政策往往一知半解,甚而一问三不知。这就要求我们扶贫干部要深入基层,通过“坝坝会”“农民夜校”“广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耐心细致对群众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举措,解惑释疑,架设沟通的桥梁。同时要在密切联系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培育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对于扶贫干部而言,嘴巴能不能说,群众愿不愿意听,关系着群众对政策的认同程度、拥护程度、支持程度,这也是一门必须具备的嘴上功。
二要腿勤常走融感情。有人曾说,“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把你当干部”。随着城市化发展,农村留守老人居多,这一特殊群体更需要情感慰藉,这就要求我们的扶贫干部要带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去工作,如老是蹲在办公室传文件、坐在车子上观村貌,这样的工作作风群众是不认可的。扶贫不容易,当一个好干部更不容易,首先要视驻村为故乡,视群众为亲人,用脚步去丈量民情,用心感知民意。正如习近平对扶贫干部有话说,“常到贫困户家里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多了解困难群众的期盼,多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满怀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
三是手勤常记解民难。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本就是调查民情的随身工具,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好法宝。农村的情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也是动态的,扶贫干部要做到社情民意常记、常看、常分析,“张家几个人?”“李家缺什么?”“扶贫措施有哪些?”等等,这些要清楚明白。实践表明,扶贫干部只有带着真情实感去听民声、记民情、排民忧、解民难并贯穿于扶贫工作的全过程,把帮扶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才会赢得广泛的群众认同、信任和支持,才能提升群众满意度,从而有力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四要脑勤常思谋发展。牛、羊饲草动物都有反刍的习惯。扶贫工作也该如此,对于工作经验、整改清单、努力方向都要勤动脑筋,深入研判总结,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古人曰,“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但也不能为了脱贫而脱贫,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作为扶贫干部,既要面对现实,更要着眼长远谋发展,切实尊重和发挥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应采取多种措施扶志,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点燃致富激情。同时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加强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支撑保障,确保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诗人艾青曾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扶贫干部要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切实做到扶贫“四勤”才有为,这才是脱贫攻坚的正确打开方式。
(绵阳市盐亭县红十字会 郑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