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吕本中在他所著的《官箴》中写道:“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清”乃为官之本、官德之首,古人把“清”摆在“慎”“勤”之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国语》中载有这样一个故事:楚国令尹斗子文政绩颇丰,楚成王时常要给他一些赏赐,可他却一再逃避各种赏赐。有人对他说:“人生谁不求富,你何必逃富呢?”斗子文说:“从政是为了庇护老百姓,老百姓很多还那么穷,我去求富,是用百姓的怨恨来自封,那不是找死吗!我逃的是死,不是富。”身居高位,仍坚守庇护百姓之初心,不妄取财富与厚禄,这是一种纯粹的政治态度,一种如水的为官心境,更是一种朴实的本能选择,值得为官者们细细品悟、用心践行。
清廉之要,在对名利的淡泊宁静。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过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其下联意在砥砺自己,当官须杜绝私欲,才能如大山般刚正不阿,挺立世间。反观当下的一些为官者,要么私欲太重,“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要么学和尚吃八方,皆因爱好被“围猎”;要么作风不实,大搞“酒桌文化”……如此种种,皆因名利的诱惑与刺激使然。正所谓“无欲则无求,无所得而不失其心”,为官者当涵养“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情怀,不为外境所惑,不被假象所迷,不因名利而动,保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政治定力,用俭朴淳养品德,用恬静修善自身,做到慎独、慎初、慎微。
清廉之贵,在对底线的敬畏坚守。一次,周恩来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接电话的小黄说:“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周恩来毫不生气,冒雨到图书馆借书。小黄一见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总理和蔼地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我也不例外。”总理的故事诠释了“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的深刻道理,为官如为人,需懂规矩、用规矩、守规矩。规矩是什么?是“樊笼”,是“枷锁”,更是“底线”,不可越、不可解、不可踩。既为官,就要自觉坚守廉洁奉公的铁律和信条,常怀敬畏之心,常行规矩之事,做到自重、自省、自警,真正守住用权、处事、交友的底线,永葆清官的本色与底蕴。
清廉之难,在对民心的点滴润泽。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为官,特别是为清官亦是如此。以“天下廉吏第一”闻名的清初名臣于成龙就是这样一个一辈子为民做好事的人,他到任罗城后,奏请“宽徭役、疏鹾引”,百姓生活日渐丰盈。然而,他自己的生活却始终清苦,离任时连盘缠都凑不齐。他的亲人来罗城看他,老百姓知晓他没钱,就给他送钱,但他依然拒绝,当时的罗城百姓“遮道呼号,追送数百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于成龙之所以深受百姓爱戴,是因他二十年如一日,始终居官清正、不沾不贪,终获民心所向。为官者就当如此,以民为先、以廉为要、惟勤惟行、善作善成,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同样,“官之始,性本廉。”没有人天生就贪婪,更重要的是内化自我,激发本能,润泽民心,如此,方能扭转乾坤,换来海晏河清。
(泸州市合江县先滩镇人民政府 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