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0999736

别为“创新”丢了“务实”

www.gcdr.gov.cn (2018-08-02) 来源:四川组工网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十八大以来,各地轮番掀起“创新”热潮,各地领导要求创新,各级干部争求创新,“创新即亮点,亮点即成绩”一度成为很多部门乡镇的“座右铭”。有的基层干部,为了赶上“创新”时髦,就“能新尽新”,常规工作要创新,解决新生问题也要创新,发展经济要创新,落实民政也要创新。这种为了创新而创新,不分析事务规律,不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看似推陈出新,实则“邯郸学步”。如此缺乏“实际”根基的创新,谈何推动事业进步,更别提让百姓受益。

实际上,上级要求“创新”的初衷是为了激发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以推动当地发展。各地客观环境都有其自身规律和独特发展优势可循,基层领导干部应当在国家或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框架下,以实际为出发点,找到切合自身、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子,真正起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而不是“跟风”玩概念,唯“上”是从,不搞调查研究,直接“纸上改革”,违背地方自然条件、发展基础、资源优势等因素实际,盲目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终“画虎不成反类犬”。脱离“务实”的“创新”只会是“一阵风”,只有深入掌握了解地方发展优势和资源禀赋,根据发展前景和可操作性来“创新”,才会真正激发发展活力,达到“创新”目标。

“创新”不是“照猫画虎”,更不是“无中生有”,不是把到外地学习的创新经验拿来“生搬硬套”。脱离“务实”的“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起不到推动发展和进步的作用。比如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上,就不能看到其他县区、其他乡镇发展得热闹,就不顾自身吸引游客的客观条件是否成熟,一味大兴土木,花了大量资金,却出现“橘生河南则为橘,生于河北则为枳”的问题。又比如见近些年互联网产业发展蓬勃,便什么都要跟“互联网”扯一扯关系,这在城市群众和年轻群众中方可行,但在一些偏远农村却有些不切实际,很多智能手机都玩不转的农村老年群众,被“强制”安装各类智慧APP,“农民夜校”的网课没听一堂,却也成了“创新经验”的数据之一。

创新只是务实的方法,务实才是创新的关键。拘泥于形式的“创新”、脱离实际的“创新”、投机取巧的“创新”,不过都是些表面“文章”,失去了其本质意义,导致“乱象”层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正确理解“创新”与“务实”相辅相成的关系,不搞因循守旧、因噎废食的“务实”,也不搞脱离实际、无中生有的“创新”,要借着“务实”因利乘便,用“创新”画龙点睛,以创新精神和务实作风推动工作。

(广元市青川县委组织部 朱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