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宇驰
健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今年3月,省委立足我省实际,提出“健康四川”建设新目标。推进健康四川建设,关键是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方针,在工作中把握好五个关系,为四川与全国同步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健康与经济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健康优先发展是新时期重要的国家战略,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认识论看,传统观念认为,健康是经济发展的副产品,只有经济发展上去了,才能搞好健康。而今我们认识到,健康是宏观经济发展很好的投资、消费方向,健康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健康有利于劳动者身体素质提高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青少年学习质量提高进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形成新的消费领域进而扩大内需,有利于人口红利形成进而吸引投资。总之,健康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抓健康就是抓经济,抓好健康产业就能促进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
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省委提出,抓好卫生与健康工作,要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这来源于对省情的深刻洞悉,对当前形势任务的科学判断。以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为重点,能有效补齐卫生与健康事业的短板。抓住机会、乘势而起,我省卫生与健康事业就能实现跨越发展。落实脱贫攻坚“头等大事”,聚焦“基本医疗有保障”,确实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开展医疗救助扶持、公共卫生保障、医疗能力提升、卫生人才培植、生育秩序整治“五大行动”。着眼“看得起病”,就要加强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扶持;着眼“看得好病”,就需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着眼“少生病”,就应引导贫困群众养成健康习惯。总之,我省每年1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约120万农民进城变市民,需要处理好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预防与治疗的关系。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其中,提高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的措施之一。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全社会关注健康、重视健康。要引导人们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形神共养。总之,处理好预防与治疗的关系,有利于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展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要科学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可从三个角度来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是从保基本角度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应主要由政府负责保障,全体人民公平获得。对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注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增加产品和服务供给;二是从强基层角度看,国际研究表明,80%的健康问题可在基层得到解决。对此,需要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投入,设立贫困地区卫生人才发展基金和优秀人才奖励基金,吸引人才、做强基层;三是从建机制角度看,政府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制定促进健康事业、健康产业发展的规则,开放机会、规制过程、促进繁荣。总之,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需要众多的产业支撑和科技支持,需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中西医的关系。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西医最得西方古典科学重具体、讲实证的精神,中医最得中国传统文化重整体、讲联系的神韵。四川是中医药大省,川派中医药名家辈出,川产中药材资源丰沛,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实现我省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应当包含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的跨越。西医依据理性主义和科学方法,是高精尖技术、人才和设备高度融合、发展迅速的医学。我省拥有华西医院、华西口腔、省人民医院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医疗中心,引领着高端技术发展,优质医疗资源居西部第一。总之,中西医要各自植根于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哲学基础,为人民健康服务。诚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看不起中医是不对的,把中医说得都好、太好,也是错误的。中西医一定要团结。”
(作者单位:省卫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