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农村。当年安徽小岗村的18位村民摁手印创造的“包产到户”,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德阳广汉,我的家乡,这里有全国率先取消人民公社恢复乡级建制被誉为“中国第一乡”的向阳镇,有与小岗村“包产到组”齐名的金鱼镇。我们伟大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车曾把四川赞誉为“改革之乡”,看完荣获四川省电教片一等奖的《历史的抉择——中国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溯源》,我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思绪万千。
看到钟太银从门背后端起“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毅然决然地换下了“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的牌子,我眼眶湿润了,这样一块牌子的更换,承载了多少新中国农民脱贫致富的愿望,凝结了多少基层干部锐意进取的魄力和毅力。不得不说,最伟大的智慧都产生在劳动人民之中,当时的农民,敢想敢试敢干,当时的政府更是敢于担责、敢于挑战,贫瘠落后引发的不是瘫痪,而是召唤了更强大的动力。看着今天德阳美丽富饶农村的新画卷,我们是不是要感谢当初的勇敢和睿智?
然而改革不仅需要改变革新,更需要顺应时代的转型和升级。我们虽然处于和平年代,但是硬仗却是一场一场接踵而至,这都需要我们八千八百多万共产党员特别是七百多万公务员们共同打。扶贫攻坚战、深化改革战……哪一场战争不需要我们开动创新的小宇宙,不需要我们拿出十二万分的昂扬斗志?纵然,尝试吃第一只螃蟹的人,也许是美味宜人,也许是消化不良。改革总会遇到各种障碍和阻拦,这不就是我们打仗所面临的敌人么?
我们改革的进程顺利与否,这需要集体的智慧,需要领导层敢为,需要群众敢为。第一个为,是为科学的抉择保驾护航,为群众的利益牵肠挂肚,为干部的风险遮风挡雨;第二个为,是敢作敢为,既有创造的热情,也要有干事的激情,更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
有人说,机构编制工作缺乏创新,缺乏活力,不就是一个办事机构么?然而我不这样认为,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正是党和政府的健康蓬勃发展,赋予了机构编制部门更强大的生命力。保护好和利用好机构和编制这样一块宝贵的执政资源,已经是一个基本要求,更多的挑战和改革顺势而来。从大的层面讲,简政放权、优化“放管服”,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等新生事物需要我们承接;从自身工作上讲,从我接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以来,改革无处不在:事业单位从只重登记变成现在的注重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取消三证合为一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工作的开展、中文域名工作的推开,绩效改革、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设强力催生各行业事业单位的大胆破壁,开拓事业单位发展新格局。
总之,改革需要大胆走在前列,我们机构编制人应大胆摘掉不办事吃空饷的机构编制的“牌子”,同时又给职能发生转变的部门“挂牌子”、添砖加瓦,为更多敢干事、能干事、干实事、干好事的单位和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编办的同志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就机构谈机构、就编制谈编制的水平,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深挖“控编减编”潜力,在各项改革中动脑筋出思路想办法,为加强党的执政水平和政府管理能力,保证国家机器的高效协调运转,积极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四川省德阳市委编办党支部宣传委员 张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