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1715845

敬小林:“35岁现象”背后的权力阴影需除

www.gcdr.gov.cn (2017-01-10) 来源:四川组工网

“59岁现象”,反映的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35岁现象”,则折射出“既想当大官,又想发大财”。这两者看似不同,其实殊途同归。近日热播的中纪委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中,披露了中纪委第六纪检监察室原副处长袁卫华“捞油水”的手段——将工作秘密拿来做交易,令人震惊。(1月8日《解放日报》)

从北大学霸到中纪委干部,年纪轻轻的袁卫华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高官厚禄是他真实的写照。但是他却看不到权力责任,反而把权力当成了工具,将工作秘密当交易,最终犯下违纪违规违法之罪。

有权不可任性,手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话说千遍不如行动一遍。自十八大以来落马的官员不计其数,袁卫华只是其中一人,但是为何在“反面教材”的警示下,依然有这么多的干部坠入权力的深渊而无法自拔呢?

思想缺钙。思想决心行动,如果干部思想的阀门一旦松动,自然就信仰缺失,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萌芽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的念头。自然官员所有的一切出发点都是“利”,都带有利己的想法,让权力从姓“公”变成了姓“私”。

心中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官者当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有,一切的出发点在于为民,一切的落脚点在于群众满意,但是袁卫华的心中缺乏“民为本”的理念,做不到任劳任怨,清贫一辈子,最终远离群众,失去民心,失去从政的根基。

“35岁现象”从根本上说是权力在他们的心中出现了阴影面积,让他们的心蒙上了权钱名利,所有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与为民背道而行,缺乏监督的权力更让这个阴影面积不断扩大,最终掩盖初心,让官员在权力的遮掩下不断腐败,唯有用制度清除这些权力阴影,才能让干部阳光从政,干净为民。(文/敬小林)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白蝉镇人民政府 敬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