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2604190

莫让“责任书”代替“责任”

www.gcdr.gov.cn (2016-12-29) 来源:四川组工网

防汛抗旱、村道管养、烟叶生产、劳动力转移、果树病虫害防治……半月谈记者在湖南部分地区采访了解到,一些乡镇每年要与上级党委政府签订二三十份责任状。(12月29日来源:半月谈《一年签了33份责任状:乡镇干部尴尬事》)

上级千根线,基层一针穿。处在最基层的乡镇,对上面临数十个部门,对下直接服务群众,工作任务繁杂,工作内容具体,是客观存在的现状。每个部门,各个单位,都希望主管的工作在乡镇得到重视,能够不折不扣地加以执行。立下“军令状”,签订“责任书”,便成为常见的手段。由此细算,乡镇党政,或者乡镇干部,一年签订几十份责任书便不足不奇。然而,但凭一纸责任书,就真能将落实责任?

签订责任书,初衷毋庸置疑,是为推动工作,促进政策更好落地。但有的部门为应付检查,不管事大事小,不分轻重缓急,以责任书方式,把责任分解给乡镇。乡镇干部能否一一贯彻,把每样责任落实到位?面对林林总总的责任书,加之人手、精力不足,乡镇干部容易产生习惯性麻痹。一般工作的责任书象征性签订,签订完后束之高阁,使得责任书沦为一纸空文,毫无约束力,更产生不了行动上的落实。

责任书明确责任,该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得到什么质量,并不能代替实际完成。因此,上级部门分解任务,推进工作,不能简单地以责任书代替落实。要从根本上着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开展行之有效的部署,推动工作落地有声。对责任书明确的责任内容,要适时进行督促,及时掌握动态,跟进任务进展。落实进展慢的,要推一把劲,助一臂力。不能签订责任书便万事大吉,坐等年终结出大瓜。

乡镇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责任书就是上级命令,就是工作方向,不能视为形式,只签不做,只说不干。对标责任,结合当地实地,做好统筹安排,把责任细分,目标明确,制定周密的落实举措。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行动,把政策化为推动发展,造福民生的源泉,进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让群众享受社会进步的文明成果。切忌躺在责任书旁睡大觉,扛着任务不知所事,而贻误党给群众的政策红利。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干部要做到“三严三实”。各级干部要负起责任,时刻将责任记在心头,落实在行动上,以严实的态度,尽好干部之责。

(宜宾县委组织部 吴桂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