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国庆节日渐临近,9月5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刊登消息称,近日,中央直属机关纪工委发出通知,要求中直机关各党组织和纪检组织,紧盯中秋国庆节点,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法制日报 9月7日)
有道是“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时下,中秋节、国庆节日渐临近,无疑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作风考验季”。诚然,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从中央到地方对腐败问题坚持“抓大不放小”的思路下,随着既“打老虎”又“拍苍蝇”的双管齐下,已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不乏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心存侥幸、规避制度规定者。究其一点,难以一时改掉节假日公款吃喝送礼,所谓的人际交往“润滑剂”,早已约定俗成的“潜规则”。为此,节日将至,领导干部该如何度过这个“作风考验季”,守好“底线”,过一个廉洁、文明的节日,是摆在领导干部和监督部门面前,又一个老生常谈而又严肃问题。笔者以为,别让传统节日成为“作风考验季”才是正道。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利用传统节日互相走动一番,似乎也是人之常情。因为一直以来,我国是礼仪之邦,大至红白喜事,小至过个节日,正常的往来无可厚非。但当普通人之间礼尚往来,却被别有用心的人瞄准这个机会,把节日当成了拉关系的契机,把正常的人际关系变成了金钱关系。借用节日的外衣,实则是通过送礼行贿,通过联络感情,蜕变为一种投资,一种交易,以便它日从中得到好处。由此可见,对于广大领导干部而言,传统节日成为“作风考验季”,而要让“作风考验季”风平浪静,需要的是监管给力,需要的是久久为功。
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相关规定,作为领导干部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然而,从2015年中秋节、国庆节,点名道姓通报686人来看,节日“四风”的屡禁不止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一些党员干部纪律观念的淡薄;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些贪腐官员之所以节日之际,能对行贿人口中的“节日拜访”,心安“礼”得、乐而忘“廉”,无疑是想打“擦边球”,认为礼金是人情往来,不符合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不能算是受贿,只要做得隐蔽,就不会“出事”。归为一点,违纪的处罚成本太低。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然,在节日期间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不排除有人情往来的因素,但亦不否认看重的往往是其手中掌握的权力,这种权力可以用来为自己谋取私利。反观早前的节日曝光事件,屡禁不绝,愈演愈烈事件,既有个别领导干部认识产生偏差,认为逢年过节,礼尚往来,人之常情,坦然待之;也有思想放松警惕,以为亲朋好友及下属,只是联络感情,不会另有所图;更有侥幸心理作怪,心想喜庆的节日,又有谁人监管?为此,别让传统节日成为“作风考验季”,既需要干部自律,还需要加强权力的约束,强化监管,加大处罚的力度,常抓不懈。
最后,不让传统节日成为“作风考验季”,需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力度,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需要对“四风”问题,牢牢把握“常”“长”二字,以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廉洁的官场生态;需要监督部门有纪必执,有违必查,不要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需要所有领导干部能坚守“底线”,以那些栽在节日腐败上的贪官为戒,慎重用好手中掌握着的公权力。或许如此传统节日将不再成为“作风考验季”。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