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情,监督都是必须的。一个小学生写作业,若无监督,也常会应付了事。 作者 颜庆雄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领域改革不断提速和深化,举措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之势。如何落实改革任务?如何强化改革责任?如何确保改革取得实效?充分发挥改革督察的作用十分重要。如何让督察进一步发挥威力,如何让改革督察这个“杀手锏”更锋利,本期时势专论进行关注。
嘉宾
徐家良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民良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持人
本报评论员 王付永
督察主要是解决改革本身的问题
主持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抓好改革督察工作,既要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也要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确保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不偏离、党中央明确的改革任务不落空,使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如何认识督察在改革过程中的作用?
周民良:改革从来就不是件轻松的事情,而自我改革则会更加困难。我们正在经历的全面创新改革就是从内部,对既有的利益格局重新调整优化,是对自我的革命。在这个过程中,自上而下的督察尤显重要。改革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改革督察主要是解决改革本身的问题。
回顾历次中央深改组会议,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改革督察一直居于重要位置,加大督察工作力度是一以贯之的要求。从提出“严把改革督察关”,到强调“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从明确督察工作要“在是否解决了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到要求构建“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督察工作格局”……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改革实践、突出问题导向,强调发挥督察在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提高质量中的作用。抓好改革督察,既是重要的改革方法论,又是深化改革的具体要求,是确保改革改有所进、改有所成的关键举措。
徐家良:改革是一场革命,涉及部门之间的权力分配,调整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难免会遭遇各种梗阻。当前,改革方案不断出台,各项改革正在有序进行,呈现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但也应看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改革任务不落实,雷声大、雨点小;改革责任难落地,不作为、进度慢;改革成效不明显,群众的获得感还有待增强。破解这些现实问题,确保改革方向不偏离、改革任务不落空,就必须用好改革督察这个重要手段,以强有力的督察工作形成倒逼压力、激发落实动力,让改革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其实,做任何事情,监督都是必须的。一个小学生写作业,如果没有监督,也会心猿意马,走心偏向甚至涂鸦应付的现象也会时有发生。
“三督三察”是考核体系,也是重要方法
主持人:如何督察,习近平总书记从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等六个方面,系统论述改革督察工作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这六个方面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又该如何在实践中体现这种关系?
周民良: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深远论述,为推进改革、狠抓落实指明了行动方向。“三督三察”是有关改革效果的一个全面、客观,具有自我完善和修复功能的评价体系和方法论。也就是说,它不仅是一个评价体系,更是一个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具体来分析,“三督”的指向是改革本身,“三察”的对象是实施改革的主体。在这个评价体系中,目中既要见到物,也要见到人,只有把人和物联系起来看,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所在。比如对于一项改革,虽然进度不快,成效也不理想,但是作为推动改革的主体来说,在责任和作风上又没有问题,那么问题就可能出现在认识上,对改革本身认识还有偏差,还需要进一步校正对改革方法的理解;或者是在这个地区改革遇到的阻力不同一般,推进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加大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联动,进一步加大对本地区资源和政策上的倾斜等。同样,有的地区改革进度快、成效也不错,是不是就一定可以给相关人员以积极评价呢,也不能这么静止地理解,还要结合责任和作风来综合评判。如果作风和责任心不怎么样,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改革的推进本应该可以做得更好。只有既督改革进度,也察责任作风;既督任务落实,又察认识觉悟,才能确保改革不跑偏、不走样,改有所进、改有所成。督察既是问责,但更是一个纠偏发现问题的过程。
徐家良:督察的六个方面是从督察内容本身来谈优化督察成效的。如果能把督察当做一个整体来看,这种方法才会更有效,也更能打通关节、疏通堵点。可以从两个方向努力。一是运用这种工具的方式,有常态性的督察、抽样式的督察,体检一样的普查法,对不同的领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另外也可以分为定向督察、定点督察、定时督察、定人督察,以此实现督察全覆盖。比如,定向督察聚焦重点难点的改革领域,比如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定点督察关注地域问题,对一些改革推进有难度的省份和地区进行重点督察;定时督察则选择一些重要时间节点,对一些重要改革事项进行监督;而定人督察最好根据民间反映的问题线索,“按图索骥”进行有差别的考核。“名必有实,事必有功。”以强有力的督察工作推进改革,督就要督在点子上,要有问题导向。改革任务面大量广,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成本高,效果也未必好,现实中也不可行。所以督察的方法,督察的时机选择、督察的对象设定就很重要。
督察之外,监督尚需更多外部之力
主持人:以上内容,都是从“三督三察”体系本身来谈如何让督察更好地发挥作用。改革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改革督察主要是解决改革本身的问题,问题再前进一步,又该如何增强督察本身的力量呢?
徐家良:上面所有举措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信息的有效性。然而恰恰这一点是需要认真对待的。我们的督察工作更是从体系内部自我完善的一个方法。而信息是否有效、真实来自于外部。所以重视民间监督、民意的力量等就很重要。要开门搞改革,也要开门搞督察,鼓励社会参与,广集各方智慧,让改革督察这个“杀手锏”更有杀伤力。比如在“三督三察”体系中,任务、进度、成效这些指向改革任务本身的“客观性”指标相对容易评估,然而具体到对人的考核,比如改革者的认识是否到位、是否有责任心以及是否具有推进改革的良好作风这些“主观性”指标的准确把握,就需要更广泛社会力量的支持。
周民良:“三督三察”目的更多是从改革政策的落实落地而言,一项改革政策落地之后,其政策效应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之后才得以体现。比如简政放权、财税改革、司法改革等,改革政策虽然已经落地,但是简政放权的力度、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等的不同,都会影响到改革效果的大小。所以对于这些技术性比较强的改革领域,系统内的督察之外,也要以适当方式倾听熟悉这方面改革内容的系统外人士的意见,注意从外部评价中发现问题;另外,一般来说,改革措施落实阶段的督察相对容易操作一点,而落地后的效果评估则相对专业一点。建议把督察工作和专业评估工作相结合,适当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改变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两张皮”情况。第三方机构能客观、公正、独立地展开调查评估,为政策落实提供社会支撑。
改革政策效应专业评估要和“三督三察”结合起来,一方面,要以督察情况作为开展评估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也要以专业评估结果作为“三督三察”的重要参考依据。当然,为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的作用,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第三方机构的选择上,制定严格标准,比如与政府没有关联尤其是利益往来,比如在某一些领域专业性强、信誉度高;第二,对于第三方的履职,也要有监督,杜绝第三方被收买等现象,保证公平公正。第三方只有切实负起责任,才能真正地找准问题,切中要害,为改革出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