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在推行村务公开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据近日四川日报报道,在一些地方,村务长时间不公开,村民有点气,也有一些地方存在公开不及时、不全面、群众看不懂、参与少的现象。这反映出一些地方对村务公开不重视、不上心,更认识不到村务公开的重要意义。
从全国来看,村务公开一冷一热的现象还很普遍。一些地方村务公开热热闹闹,可群众对村务公开的内容反应却有点冷,村务公开内容离群众还有点远,村民不愿看、看不懂,监督更无从谈起。村务公开要敢公开、真公开、常公开,还要会公开,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参与进来,从而真正发挥监督作用。
公开什么,要有群众的视角。村务公开要让群众愿意看,就不妨多写点群众关心的事,从群众关心的脱贫政策、土地拆迁等来展开。村务公开是让群众看的,如果故事的主角不是群众,那么村民就不可能会有参与和关注的积极性。从群众视角制作的村务公开,群众自然会去关心,去围观,去参与。当前,部分地方村务公开漏项多、范围窄,群众看不全;财务公开“一锅烩”,群众看不懂;村两委关门决策,群众进不来。凡此种种,都说明了这些村务公开不是从群众视角来展开的,而是从如何应对上级检查,如何向群众交代的动机来炮制的。这样的村务公开,要么是一张自证清白的流水账,要么是一篇应景的“交代材料”。如此村务公开,对群众来说必然是空洞无物,也与村务公开政策设计的目的相去甚远。
村务公开要有群众视角,就不能只是结果公开,也应是过程公开。村务公开不仅要让人看得懂,还要让人愿意读,有可读性。愿意看的前提是村务公开的真实性,村务要原生态的呈现,问题在哪里,成绩在何处,如何解决等等,公开的村务不应当是去了树叶,干巴巴的一个树干。拿村级财务来说,有村子公开的财务只有一些干巴巴的财务专业术语和一串串带小数点的数字,不要说大多数村民,就连非专门负责财务的村干部和上级负责此项工作的督察人员都未必能看得明白。村民关心的不只是数字,还有数字背后的事,比如对于一笔畸高的招待费,村民更想知道的是这些费用究竟招待了谁,办了什么事,如果对这些语焉不详,群众心里有点气就不可避免。
村务公开要有群众视角,就不应该是一篇平铺直叙的说明文,更不应当是一篇“形象广告”。群众感兴趣的往往是那些棘手的,甚至还没有得到很好处理的村务以及对这些活动下一步怎么办的具体规划。村官怎么当,村务怎么管,村事怎么议?其实公开这些内容,才会更有生命力和吸引力,才会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公开这些内容,更会凝聚人心,集中民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