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刊文指出:要警惕“非必要借调”,对基层多些理解。基层工作本已“苦累难”,“一个萝卜一个坑”,有时上级部门接连抽调骨干人员,导致基层人手紧缺,客观上加重了工作负荷。
借调作为一种非正式的人员流动和协助方式,有助于保障中心工作、重大专项工作的开展,也对促进人才交流、提升基层人员业务能力和开拓思维视野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借调如果失序、失范,仅可能助长机关“人浮于事”的倾向,也会造成基层“失血”,影响基层工作。在现实中,有的部门或单位存在频繁借调、违规借调等现象,令被借调者进退两难,让基层单位有苦难言。
基层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待遇不高,本来就不易留住人才,一些单位以人手不够为由频繁从基层借调干部,导致基层人才进一步流失,造成基层干部队伍梯次培养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影响了基层单位工作开展。而被借调的人员,工资、编制在原单位,从事的往往是急难险重的工作,而在被借调的单位却没有被提拔任用的机会,这种“人岗分离”的干部使用方式也不利于干部的成长。另外,一些单位在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管理松散的问题,能干的多干、不能干的少干,往往给借调人员安排大量的工作,而在编人员确人浮于事,滋生出“懒政”现象,给机关作风建设带来不良影响。
笔者认为,和干部调任、转任和挂职一样,合理的借调作为一种干部交流方式有助于干部的成长,只是目前急需让这种交流规范有序,不能让借调成为基层负担。一方面要堵住频繁借调和违规借调的“不正之风”,组织人事部门首先不鼓励机关单位借调,或者审慎进行借调,严把借调“动议关”,晰确需借调的具体情况和程序,抑制住机关单位“不借白不借”的冲动,避免“非必要借调”蔓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关心基层干部的成长,推动经费、待遇向基层倾斜,加大从基层培养选拔干部的力度,让基层干部留得住、干得好、能成才,保障基层干部队伍的良性发展。另外,从长远来看,还要加强干部教育管理监督,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升工作效能,解决“懒政”问题;还要结合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机构编制资源整合和规范管理,探索编制弹性管理等制度,根据各单位职能增减变化弹性管理编制,发挥好编制资源的最大效益,从根本上解决频繁借调、违规借调的问题。
(作者单位:米易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