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开会议、考察调研、学习交流、检查指导……许多公务活动中都少不了公务接待。曾几何时,一些公务接待活动出现讲排场、比阔气、大手大脚和奢侈浪费现象。有的“廉政灶”名不符实,有的特产变“公关利器”,有的“客随主便”,出差借机逛景区······如此种种,败坏了党风政风,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从中央八项规定,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再到《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央不止一次强调党员干部要管住“嘴”,不要做无所畏惧的“吃货”。如今,公务接待中公款大吃大喝、大张旗鼓迎来送往等“四风”突出问题得到了初步遏制,但在禁令之下,个别地方单位却把饭局转入“地下”。有人说,有些官员对人比较热情,盛情款待来访者,是在“尽地主之谊”,情理之中。然而,在笔者看来,因“热情”而违规,未免牵强。
对来访者“热情”的背后体现纪律和规矩意识淡漠。公款再少,一分一毫也不能滥用。毛主席在世的时候一直遵循不收礼,不公款请客。即使是堂弟毛泽连到北京来看病,所用的路费、看病的钱、住招待所的钱、吃饭的钱都是主席花自己的工资。然而 ,现在却有人认为公款吃了喝了只要没装进兜里就不算腐败,就无关紧要,没必要大惊小怪。其实,这早已践踏了党的纪律底线,背离了党的宗旨。
对来访者“热情”是假,慷国家之慨、谋个人之私是真。上级部门前来检查调研、兄弟单位前来走访交流,最需要展示的是富有创新性的工作经验、扎实可信的工作业绩。然而,有部分干部并没有什么实际本领,抱着“伸手不打笑脸人”心态,以“尽地主之谊”为由头,想得到额外的青睐。很多干部参加饭局也是为了混圈子、攒人脉。哪有多少“热情”?退一步说,如果是真的一见如故,酒逢知己千杯少,为何不自己掏腰包?为何拿国家的钱做“人情”?
“吃货”官员不仅“吃”掉了纳税人的钱,还“吃”掉了政府公信力,长此以往,还可能会“吃”掉中国梦。因此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擦亮眼睛,对违规违纪问题零容忍,形成有效震慑。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使党员干部强化纪律和规矩意识,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此外,应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让顶风违纪者难以遁形,有效遏制“舌尖上的腐败”。
(作者单位:绵阳市平武县龙安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