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的价值,体现在对知识、真理的追求,也要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实效来检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抓好科技创新、加强科技供给,就抓住了牵动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已稳居全球第二,但不少领域依然大而不强、大而不优。与此同时,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环境压力日益增大,消除贫困任务紧迫,民生问题牵动人心……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到生态文明、国家安全,都呼唤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成果蓬勃涌现。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科技创新激发新动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依赖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老路已越走越窄,亟须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挥先发优势,从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寻求根本性转变。为此,必须深入研究解决经济和产业发展急需的科技问题,围绕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践行新的发展理念,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比如,发展不协调是我国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要立足科技创新,释放创新驱动的原动力,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才能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协调发展。比如,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们只有不断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才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再比如开放发展,一方面我们要与国际展开创新合作、进行创新集成,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只有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国际经济和科技创新合作,在更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范围内参与全球治理,实现共同发展。
科技创新,贵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增强人民健康素质等,都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实中,从解决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到满足宜居的生活环境、均等的教育资源、普惠的信息网络服务等民生诉求,都离不开科技创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增加公共科技供给,逐步完善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方能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让科技之光照亮亿万国民的幸福之路。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广大科技工作者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矢志增强创新能力,努力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将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