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2055671

何竹梅:不具“公仆心”,何必入“官场”?

www.gcdr.gov.cn (2016-05-30) 来源:人民网

据调查统计,近年,各地官员因抑郁症等心理疾患致非正常死亡事件时有发生。……官员自杀现象,原因尽管很多,但心理疾患始终有极高占比,类似“我很抑郁,抑郁难忍,先走了”、“我在医院检查有严重抑郁症,非常痛苦,不能吃睡,生不如死”的表达,在官员的遗书中屡见不鲜。

“自杀”一词与政府官员联系起来,似乎有些“天方夜谭”的味道。从古到今,为了进入“仕途”,有多少人“十年寒窗”,走得辛苦异常。《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是古代“入仕”者的代表,他饱尝了科举制度迫害下落第文人的辛酸苦楚。但是一旦“入仕”,很多人都会平步青云,鸡犬升天。就在今天,“仕途”仍然是令人羡慕的职业,从每年公务员的招考情况就可见一斑。倘若拼尽艰辛换来的“一官半职”反倒使自己“抑郁”不堪,甚至英年“自杀”,那又何必千辛万苦去走那为官之道呢?

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治下,将“官员”的定义从根本上和古代作了颠覆性的诠释。古代称官员为“一方父母”、“父母官”,百姓是官员的“孩子”。从这个层面将,“父母”应当关心、爱护“孩子”,为“孩子”做主。而我们党则把“干部”定义为“人民公仆”,宗旨不是“做主”,而是“服务”。因此,要在“仕途”上为百姓当好“公仆”,首先就应该有坚定的“服务意识”,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人生准备。如果“入仕”的初衷就是假借“官场”,为中饱私囊、作威作福搭建平台,那就从骨子里不配作“人民公仆”

其实,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可以施展抱负的空间异常广阔,在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时,完全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权衡利弊,选择出一条“适销对路”的大道,才可能走得坦荡从容。有的人本来在选择“入仕”之初还信誓旦旦,但一旦进入“圈子”,就忘本忘宗,做起有违民意,有损国法的事情,过起“骑在人民头上”的日子。这样的日子看似自在逍遥,实则蕴藏着巨大的危机。

俗语云:“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那些自己觉得在“官场”站不住脚的干部,在这场持之以恒、毫不手软的反腐大潮中,就有惶惶不可终日之感了。“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那些“亏心事”多多的“公仆”,就再难坐得住。长期这般,有点风吹草动都会惊出一身冷汗,听见警车鸣笛就会胆战心惊,患上“抑郁症”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最可悲的是,他们明知自己有了抑郁症,有了心理障碍,还不敢面对。这样一来,有些人就只有带着自己的“仕途梦”“先行一步”,演绎出一幕幕官员“自杀”的悲剧。

他们之所以将一条宽阔的坦途走成了一条人生的“不归路”,完全是自己“价值取向”发生的偏差造成的。他们抑郁之余,没有去直面现实,没有真心改过的勇气和胆量,有的只是侥幸心理,事到临头还幻想着“仕途”光明。是谁让他们抑郁不堪?是谁让他们难释重负?是谁让他们明知故犯?是谁让他们……是他们自己,是自己那颗永远都摆不正的心!

要为官,就当有一颗摆得正的“公仆心”,那就是宽阔的心胸,为民的情怀,服务的意识,“吃亏”的打算,更是直面人生的勇气。不具“公仆心”,又何必步入“官场”呢!因为人生的道路有许多,与其因一己思念而有悖党和人民,不如最初就不要选择“为官之道”;反之,既然选择了这一条路,就好好培养自己的一颗“公仆心”而服务于民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