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1709926

微评:把人才从行政化管理中解放出来

www.gcdr.gov.cn (2016-04-08)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把人才从行政化管理中解放出来

  长久以来,不少单位在人才管理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在部分科研机构,一些人才管理部门没有充分区别科研活动与行政工作,服务意识薄弱,导致科研人员不愿甚至“害怕”与其打交道。(4月5日《人民日报》)

  @王永磊:简单以管理干部的方式管理人才,动辄用“参公管理”约束科技专家,使科研人才被不必要的审批、评比所累。小到项目立项,大到职称晋升,行政干部往往具有很大的发言权,造成“外行指挥内行”,浇弱了创新创造的火焰。同时,“一个人才只有做了官才是成才”的价值取向,使一些学术人才被裹挟“入世”,造成人才资源极大浪费。人才不是“管”出来的,解放人才,必须从破除“行政化”入手,纠正人才管理中“官本位”倾向。对待人才,要以服务为主,管理为辅,松开“遥控器”,把人才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给人才更多的自主权,让其心无旁骛深耕专业,以行政权力的“放”换来创新创造的活力奔涌。

“退而不休”是“官本位”作怪

  能上能下,本来应该是干部人事工作中的常态,然而在一些地方或部门,干部能上不能下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一些干部恋钱恋权,退而不休,美其名曰“扶上马、送一程”,造成干部能上不能下的被动局面。(4月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徐天海: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干部能上能下本应是常态,然而现实中总有一些领导干部贪恋权位,退而不休,理由能找一大箩筐。无论说辞如何,都无法掩盖住“官本位”的思想根源,是握紧权力的手不愿松开。做官是为了做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是做官的目标,在位时要夙兴夜寐、殚精竭虑把工作做好;年龄到了,“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不必恋栈。

  @郝美想: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少数领导干部,虽然退出位置,权力却没“休息”,凭借多年打造的“权力磁场”,继续“呼风唤雨”“指手画脚”,成为干部能上能下的绊脚石。其背后还是“官本位”思想作祟,担心人走茶凉舍不得摘“帽子”,也在于其贪婪的欲望和松弛的纪律观念,私欲膨胀,不甘心就此谢幕。治疗“退而不休”,要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该退就退,乐观对待,为年轻人“腾位置”;同时,坚决查处违规兼职等“退而不休”行为,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成为常态。

“没意见”折射出机关病

  基层党政机关经常会由某一个部门,以党委、政府的名义拟制工作决定、实施意见之类的政策性文件材料。为慎重起见,在正式下发执行之前,一般要在一定的范围,以书面形式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修改意见及建议。不过,许多时候,被征求意见的单位,有的不能及时回复,有的即使勉强答复也是“没有修改意见”,有违征求意见的初衷。(4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

  @彭峰:简单回复“没意见”,折射出的是几种机关病: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慵懒病”。随手翻阅征求意见稿,只要不触及部门利益,就不会细读、深研,简单以“没意见”回复交差。二是眼睛朝上不朝下的“唯上病”。认为政策是上级认可的,提意见就是唱反调,全然不顾政策是否符合群众所思所盼。三是“以文件落实文件”的“衙门病”。一方面,在工作落实上满足于发文件、定措施,“闭门造车”多,“出门合辙”少。另一方面,出台了措施,却在落实推进上当“甩手掌柜”,致使好措施也“烂尾”。如此行为,病根就在于为官不为,必须从严治理。

  @高峰:敢于、善于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群策群力保证政策性文件不偏、不漏、不错,是领导干部尽职尽责、勇于担当的必备素质。现实中,一些干部把“没意见”当成为别人捧场、给自己免责的手段,在“你好我好大家好”中弃责任而不顾;有的干部,征求意见时缄口不言、漠不关心,政策落实中则说三道四,放足“马后炮”,影响政策的权威性,更给党的事业、群众的利益造成损失。为政任事须担责。领导干部要耕好一亩三分地,也要胸怀全局,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帮助政策制定单位查漏补缺,提出实事求是、客观合理的意见建议,避免政策性文件“先天不足”、脱离基层实际。

调研走访当有“下文”

  到企业调研,有人反映,每年政府都会派人来调研走访,态度很诚恳,能认真倾听意见和呼声。但回去后,很多杳无音信,需要排忧解难的问题依然如故。(3月29日《人民日报》)

  @关晶:走基层访实情,既是亲民之举,也是抓实工作的良策。然而,如果只走访不反馈,就像是只看病不开药,“病情”摸清了,就“一走了之”,只会让群众满怀希望地扑个空。如此一来,违背了调研走访的初衷,甚至有搞形式主义之嫌。调研走访,既考验诚意,又体现作风,不仅要真心实意访,详细认真记,把问题和困难都兜上来,更要有“效果意识”,把解开多少疑惑、办了几件实事作为检验成效的依据。对问题要认真研究,该汇报汇报,该协调协调,该解决解决,用掷地有声的行动让群众听到满意的“下回分解”。

  @孙丰壮:调研,不能“吊人胃口”却“言而无信”。政府部门到基层走访调研,基层干部和老百姓都是欢迎的,他们盼着呼声政府能听得到、困难上级能帮着解决。如果调研只停留在听取意见阶段,向群众答应着“你提的意见非常好,我们回去后将认真研究解决”,问题却仍然是“年年岁岁花相似”,群众只会“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要始终将践行群众路线作为行动指南,以言而有信的态度,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把老百姓反映的问题解决好,使调研真正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