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纪律和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领导干部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作为“定海神针”。就我省广大党员干部而言,贯彻守纪律讲规矩的要求,就必须紧密结合思想工作实际,落实到行动上;就必须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个意识”。即日起,本报评论理论部推出系列署名文章,直面现实问题,呼吁责任担当,让广大党员干部筑牢“四个意识”。欢迎您来稿发表看法,邮箱:123tfsp@163.com。
如果把经济社会发展比作航船,党的领导干部就是舵手。站在新起点,启航“十三五”,四川制定的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广大党员尤其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能否保持定力、坚定方向、步调一致,是关键中的关键。从增强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来讲,政治意识是管根本、管长远、管方向的,是重中之重。其内在要求就是,党员干部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不断增强“三个自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从而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信念是成功的基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经济转型刻不容缓,而阵痛又不可避免,怀疑和不自信的声音不时出现。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强不强,是否能在瞬息万变、矛盾交织的态势下,保持住清醒的政治头脑,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政治鉴别力,把党中央与省委的重大决策不折不扣落实落地,对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可谓至关重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政治立场不坚定,对于党内和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现象,缺乏敏锐的政治观察力、鉴别力。这些领导干部体会不到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的现实价值,看不清自己应履行的政治责任,存在着各种政治意识不强的表现。有人对前途缺乏信心,对“私利”看得很重,政治意识淡薄导致滥用职权、营私舞弊、败坏纲纪等行为的出现,使党的形象受到损害;有的在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表面上把保持一致、贯彻落实喊得“山响”,背地里则摇摆不定,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还有人以政治需要、政治正确为“挡箭牌”,在重大项目决策、重大工程建设中,不走程序、违背规律,上马“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造成浪费和恶劣影响。
凡此种种,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须知,政治意识不是一个框,也不是一个随取随用的“身份牌”,政治意识决定了政治行动,产生着政治结果,影响到方方面面,绝不是仅仅喊几句口号那么简单。就拿当前来说,我们正站在“十三五”攻坚决胜的新起点,要完成中央、省委确定的“十三五”发展目标,任重道远,需要同心同向、倾力而为。全面创新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哪一项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都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如果各级领导干部缺乏政治坚定性、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执行力,一旦动作变形、声音跑调,难免会造成整个工作的失误、被动甚至偏航。
就我省当前面临的发展任务和发展形势而言,增强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就是要做到真学、真信、真懂“五大发展理念”,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通过加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结合当前国情形势、发展实践,深刻认识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以理论上的自觉,做到政治上的清醒,进而指导我们各项工作与实践。从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这个视角看,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做到政治清醒与行动自觉的有机结合,让忠诚之心在遵规守纪、成事有为中体现和检验,时刻将纪律和规矩放于心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踩红线”“闯雷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政治意识是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坚守的“根”和“本”,只有政治清醒、信念笃定、方向明确,党员干部才会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利益诱惑面前立场坚定,也才能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够让党和人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