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闯关意识”堵住最后一公里
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进入“废改立”的整改提高阶段,官兵反映强烈的诸多问题得到了有效纠治,但是改作风、正作风是一项长期工程,万不能只看一时之变,而要力求长久之态,如果问题整改只是带有闯关色彩的一阵风,风过之后一切照旧,就会使教育实践活动沦入“形式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也就会堵在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凉了心、灰了心。对此,笔者感到要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从而确保问题整改常态化、长效化。
一是要持久抓、见长效。习主席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集中抓的时候雷霆万钧,平时放任自流。”习主席的这一番话,简明扼要地讲出了改作风的难点、重点所在,这就好比人吃猛药缓一时之痛,却不愿坚持用药治本一样,如果改作风也是如此来去匆匆、一曝十寒,那就成了“弹簧门”,用力时打开,不用时又关上,不但把作风改成了坏作风,又丧失了群众的信任。所以,不但要把官兵反映强烈的问题列清单“晒出来”,明确责任人定下“军令状”,限期抓整改,更要强调“持久抓”“回头看”,定期组织民意测评,对问题整改进行跟踪问效,对那些“改回来又退回去”的怪现象,要坚决予以通报批评不留情面,切实把把问题整改当作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来打,从思想源头上打消个别党员干部那种消极等待、拖延观望的侥幸心理。
二是要守制度、管长远。制度本身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约束性,是能够真正把问题彻底解决的“良方”。可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各级都不缺少制度法规的条条框框,然而当面对违反制度的行为时,却往往陷入人情关系影响制度运行的怪圈,甚至产生制约掣肘的反作用,令执法者瞻前顾后、战战兢兢,一味地搞“下不为例”的宽大处理,搞“网开一面”的法外施恩,长此以往,即使制定的制度再多,可人们丧失了应有的敬畏之心,制度也就难有其威慑效力。因此,搞教育实践活动要想持久地抓好作风整改,就必须认真落实作风建设各项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务求把制度的刚性标尺立起来,把制度的威慑力树起来,确实对每一起顶风违纪、敢碰红线的现象一查到底、从严处理,使之成为每名党员干部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人有所顾忌、有所敬畏,才能做到有章必循、违规必究,确保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三是要勤实践、健机制。毛主席曾经说过:“事物在运动中发展,实践在矛盾中发展”,任何制度机制也是如此,即使再完美无缺的,也是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完善。此次教育实践活动,以摆问题、抓整改为目的,“废改立”阶段更是破旧立新,打破了许多已经不适应当前发展的陈条旧框,所以我们在建章立制的同时,一定要用好实践这一检验真理的“法宝”,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从体制机制层面进一步破题,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只有在持续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摸索,不断量化标准、不断细化规定、不断优化机制,做到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四风蔓延到哪里,制度就完善到哪里,才能让“只说不做”没有借口,让“寻找对策”没有空间,才能从源头上遏制不正之风,从根本上治愈作风顽疾,确保问题得到长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