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1039344

让批评成为党内生活常态——扎实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系列评论之七

www.gcdr.gov.cn (2014-07-18)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让批评成为党内生活常态
——扎实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系列评论之七
中国组织人事报评论员

  批评彰显的是敢于担当的政治责任,体现的是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表达的是真诚爱护的战友情谊,批评理应是党内生活常态。对批评与自我批评,只有大胆使用、经常使用,才能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
  近段时间,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单位认真做好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工作,着力开出带点“辣味”的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取得了较好效果,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进一步发扬。搞好教育实践活动,巩固活动成果,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真正严格党内生活,使开展积极健康的批评成为常态。
  开展自我批评难,特别是开展相互批评更难,是批评在不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党内生活中,存在的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的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面子、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禁忌诸多、顾虑重重;有的遇到矛盾躲着走、碰到问题绕着行、面对工作中的不足和干部身上的缺点,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当凡事都不得罪人的“老好人”;有的把严肃的民主生活会开成了评功摆好会,“自我批评摆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有的甚至对敢于坚持原则、开展批评的同志压制报复,搞得大家“道路以目”……批评作为党内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方式,之所以开展不起来,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党性原则不强,为私心所扰、为人情所困、为关系所累、为利益所惑。
  批评彰显的是敢于担当的政治责任。当面锣、对面鼓,有问题就要指出来,有话摆在桌面上讲,是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对事业发展、对同志高度负责的重要体现,是一种责任担当。“心底无私天地宽”,心里装着这份责任、这份担当,开展批评就能坦诚相见,对待批评就能虚怀若谷,接受批评就能真心实意。陈云同志在党的“七大”发言中指出,“共产党员参加革命,丢了一切,准备牺牲性命干革命,还计较什么面子?把面子丢下来,讲真理,怎样对于老百姓有利,怎样对于革命有利,就怎样办。”这段话对今天我们党内开展积极健康的批评,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我们直面问题,正视错误,敢于亮剑、勇于自省的一面镜鉴。
  批评体现的是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有根据地开展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是党员的义务和权利,也体现着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党内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党员干部要勇于开展批评,领导干部更要乐于接受批评,而不能“老虎屁股摸不得”、“一触即跳”,乃至“暴跳如雷”。要平等对话、平易近人,虚心纳谏、从善如流,这是领导干部对待批评应当具有的态度,也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批评表达的是真诚爱护的战友情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失、错误就需要有人来提醒、帮助。一个党组织能否坚强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是否坚持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形成真诚帮助、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干部身陷囹圄后埋怨组织上对自己提醒不够,约束不严,这里面也包括正常的批评开展不起来,同志间及时“拉拉袖子”、“咬咬耳朵”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批评是一剂治病救人的良药。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能够听到别人给自己讲实话,使自己少走或不走弯路,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这实在是福气和造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对同志身上的毛病,我们应该真诚指出;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对同志们提的意见建议,不能“寡人无疾”,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脸要经常洗,房子要经常打扫,批评理应是党内生活常态。对批评与自我批评,只有大胆使用、经常使用,才能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才能真正成为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党员干部思想和党的肌体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