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基本情况简介】倪燕萍,女,汉族,1989年10月生,中共党员,自贡市大安区统计局工作人员。2023年7月,倪燕萍被选派到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姐村担任第一书记,任职以来,她充分发挥朗诵和讲解的专长,生动地讲述红色村的历史故事,并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宏伟事业中。她以满腔的热忱,带领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共同推进红色美丽村庄的建设工作。在村任职一年多的时间里,参与了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验收、天府旅游名村创建、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思想政治工作全国试点以及退役军人党员教育管理全省试点等多项重点工作。
【所驻村基本情况简介】江姐村位于自贡市东部,是自贡东部新城的核心区,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江竹筠和邓萍的故乡,全省唯一拥有两名“双百人物”的行政村。该村总面积8.3平方公里,下辖5个村民小组,共242户669人,农转非5130人。村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32名。近年来,江姐村围绕“建强党组织、开展红色教育、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治理水平、改善村容村貌”,积极探索“农业+文化+旅游”的综合发展模式。连续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0万元。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四川百强名村、省级四好村、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天府旅游名村等荣誉。
【个人驻村感言】作为红色村第一书记,我深感肩负的不仅是一份职责,更是传承红色精神、为民服务的使命。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我与村民肩并肩,以红色文化铸魂,深挖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将其融入为民服务和村庄治理的实践中。我用心倾听民声,用情解决民忧,用力推动发展,让每一位村民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都能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个人事迹介绍】
情系乡村,用奉献续写“乡村情怀”
许多人曾问她:在机关里不是挺好的吗?为何要下村去折腾?她,一名土生土长的自贡人,更准确地说,是大安人,她认为,自己对乡村振兴的情怀与众不同,因为她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沉的热爱。
世间总有不可思议的巧合。2023年7月,她有幸得到组织信任,担任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姐村第一书记,再次踏上了农村这片热土。这似乎是命运的安排,她与农村的不解之缘再次被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带着内心深处的这份深厚情感,她坚信,今后两年的汗水,将浇灌家乡的广袤大地。
作为红色村的第一书记,她深知讲好红色故事对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她坚信,通过精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演出剧目和开发红色教育培训课程,能有效传承江姐的精神品格,吸引并影响更多的人。为此,她走访村中的老一辈,聆听并记录下他们口中的历史故事,将这些珍贵的记忆编撰成册。这不仅丰富了红色旅游的内涵,也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和体验红色文化的途径,使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发光发热。
“倪书记,你真的要把我们的故事告诉所有人吗?”一位老人眼含热泪地问。“是的,爷爷,你们的故事是宝贵的财富,应该被更多人记住。”她回答,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利用江姐故里和邓萍故居的教育资源,组织村民和青少年走进历史的殿堂。面对资金紧缺和人手不足的双重挑战,她策划了一场大型纪念活动,原创剧目《红梅怒放·江姐归来》首演成功,现场座无虚席,600多位村民们的热情和掌声,让她的眼角也湿润了。
“倪书记,谢谢你让我们的村庄焕发了新的生机。”一位村民紧紧握住她的手,感激地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她微笑着回答。随着红色村庄名声远扬,游客络绎不绝,村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看到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她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倪书记,我是慕名而来的,江姐村的红色氛围太浓厚了!”一位游客感叹道。“谢谢!这是我们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她回答,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倪燕萍常说:“红色村庄的建设不仅仅是纪念历史,更是在激励现在,启迪未来。我们要让红色精神成为乡村振兴的灵魂。”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干部的爱岗敬业。
心系村民,用真心服务“民之所盼”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她深知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政策的传达者,更是村民心声的倾听者和实际行动的践行者。她始终将村民的需求和期望放在工作的首位,用真心服务“民之所盼”,
她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日常的交流和走访,深入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和实际需求。她耐心倾听每一位村民的心声,无论农业生产的困惑还是日常生活的困难,她都一一记在心,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刚到江姐村时,面对一个土地征用后亟待转型的村庄,她用3个月的时间逐户走访,深入了解村庄的人口、土地等基本情况。她发现,江姐村近几年大部分土地已被征用,剩余的农户不足250户、700人,面临着土地利用粗放、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尽管不再是传统农业村,但村民们依然种植着果树,香柚尤其多,到采摘季,却因销路不畅而烂在土里。这一幕她被深深触动,暗下决心要为村民解决滞销农产品的难题。
2023年,驻村不久的她联系结对帮扶单位和派驻单位,推销农户的香柚。她亲自参与打包和运送,确保每一颗香柚都能以最佳状态送达消费者手中。她的努力初见成效,一些农户的香柚得以销售,但她知道这只是杯水车薪,需要的是更长远的解决方案。
今年,倪燕萍开拓了新的销售渠道,通过短视频平台和电商经济的力量,为滞销农产品找到了出路。她亲自出镜,记录香柚的生长过程,拍摄农户种植、售卖的艰辛,讲述江姐村的动人故事,并将这些视频分享至各大平台。她的真诚和努力打动了许多人,视频迅速走红,累计播放量高达91万次,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到2024年11月,借助短视频平台,江姐村的香柚销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售出5000余个,为农户增收1.1万元。这一成就不仅让农户在家门口就能将农产品转化为收入,更标志着他们的生活正随着数字经济的浪潮而发生着变化。
随着视频关注度及订单的增加,她又面临新的挑战:如何保证物流的效率和产品的新鲜度?她组织村民对果树进行精细化的日常管理,提升果实品质。同时,她与当地快递公司沟通协商,建立起从种植、销售到运输的一体化链条。
“倪书记,你帮我们卖哈柚子嘛。”10月份,柚子成熟了,村民都要挑着柚子到村办公室找她帮忙卖。努力没有白费,江姐村的香柚开始走出村庄,村民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们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她真心服务“民之所盼”的决心和行动。
根系产业,用实干助力“发展之需”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她深知产业发展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在与村“两委”成员深入分析江姐村的实际情况后,一致认为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将村庄从单一的农业村转型为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并驾齐驱的“产业村”。因此,他们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利用“江姐故里”的品牌效应和中华彩灯大世界的产业优势,与周边彩灯企业合作,探索出一条红色文旅带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新发展模式,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0万元,同比增长7.8%。
她还积极探索“红色+”研学旅游模式,鼓励村民参与村庄的振兴。朴实的农民变成了“田间老师”,向来访的研学团队传授“红色+绿色”的乡土文化。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传承了红色基因,也激活了乡村的内生动力,让村民在亲身参与中增强了自豪感和获得感。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她也注重提升村民的参与度和受益面。通过组织技能培训、提供市场信息、建立定向合作单位等方式,让村民成为产业发展的主体。她的目标是让每一位村民都能在产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共同富裕。
根系产业,用实干助力“发展之需”,她将继续与村民一道,用智慧和汗水浇灌这片土地,让江姐村的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