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基本情况简介】徐亮,男,汉族,1989年6月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宜宾市兴文县服务业发展促进中心事业管理八级职员,2023年8月被选派到宜宾市兴文县小寨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将小寨村当家,住在群众身边、驻进群众心里,以实干、苦干诠释了一名驻村第一书记的责任与担当。
【所驻村基本情况简介】大坝苗族乡小寨村幅员面积9.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965人,其中少数民族(苗族)人口占比56.2%,是西南地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
【个人驻村感言】驻村肩负组织重托,驻村践行入党初心,助村实现振兴使命。
【个人事迹介绍】
“驻村最难的是如何从村里‘外来人’成为村民‘家里人’,将群众口中‘徐书记你要去哪里逛啊?’转变为‘徐书记到我家里来坐坐嘛?’”徐亮说道。第一书记任命文件刚下来,徐亮就简单收拾行囊住进了村公所,与村“两委”干部开展谈心谈话,在了解村情民情大致情况后,开始了为期两月进组入户到处逛的“闲人生活”,村民与徐亮慢慢从“有话不说”变为“无话不谈”,让徐亮对小寨村产业现状、经济收入、群众诉求等情况有了详尽了解。
徐亮(右一)到村走访
坐下来“连心”,走出去“开眼”。村“两委”干部是村级发展的“主心骨”,只有干部得力、齐心才能带领群众协力乡村振兴。徐亮经常组织村组干部开展“心连心”座谈,深入了解村组干部的困难问题和思想动态,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有效提升村“两委”干部凝聚力。开设“第一书记讲堂”,将党的理论知识与小寨村发展实际相结合,深入浅出地向党员们讲解,让党员们在思想上紧跟党的步伐,增强党性修养。为了提升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的发展意识和能力,徐亮带领村组干部走出小寨村,前往翠屏区安石村、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凉水湾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等地方进行考察学习,到先进地区开阔视野、学习经验,为小寨村发展带回新的思路和方法。
拓宽群众致富路,激活发展内生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徐亮积极鼓励村民发展药材种植、乌鸡和肉牛养殖,引导村民逐步实现由传统耕作模式向种植高效经济作物(产业)转变。徐亮积极参与市民宗局肉牛养殖小区二期项目建设和验收工作。项目建成后本村肉牛产业预计年产值可达300万元,成为小寨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徐亮还积极打造地标性白羽乌鸡特色品牌,组织成立了小寨村白羽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精心筹划和培育,第一批白羽乌鸡预计年产值56万元,带动农户增收45万元,促进集体经济增收11万元,为村民开辟了一条致富新途径。同时结合小寨村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发展300亩中药材(淫羊藿)种植,预计年产值300万元,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推动小寨村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与村“两委”协作修建“农耕文化馆”和“苗族文化馆”,不仅提升了小寨村的文化底蕴,更成为了传承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两馆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促进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活力。
做群众身边家里人,为群众办理贴心事。徐亮始终将村民的冷暖放在心上,积极开展走访慰问工作。在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中,他深入了解脱贫户、监测户、困难户的生产生活情况,收集问题并形成台账,根据不同情况动态开展精准帮扶。还带领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10余人到村走访慰问,通过以购代捐的方式帮助30余户村民、共计3万余元,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的生活压力。为了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徐亮积极推动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充分利用各级经费,为7户脱贫户购买建筑材料改建厕所,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适;增加蓄水罐24个,为29户农户解决了旱季短暂性用水困难问题,确保了村民的饮水安全,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积极组织帮扶单位到村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以购代捐”等活动,为脱贫户捐赠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物品,购买农副产品。有效解决了脱贫户农产品销售问题,切实增加脱贫户收入。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能让困难家庭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徐亮积极筹措10余万元教育帮扶基金。积极组织全村市外务工群众申报交通补贴,目前146人已全部完成申报,申报金额合计9万余元,有效减轻了务工群众的经济负担。通过小微项目以工代赈,脱贫群体增加工资性收入4.8万元,同时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在谈到下一步工作打算时,徐亮充满信心。他表示小寨村受到了各级政府关心关怀,为更加有效实现小寨村的乡村振兴,让脱贫户、一般户坚定美好生活信心。他将继续做好群众宣传工作,保障政策传达准确到位,让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深入人心、落地见效。在徐亮的带领下,小寨村正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大步迈进。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驻村第一书记的责任与担当,成为了村民心中的领路人,在小寨村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坚实而温暖的足迹。
爱心企业为小寨村捐赠乡村振兴工作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