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9049241

三年风雨践初心、扎根农村助振兴——雅安市芦山县芦阳街道大同村第一书记袁志昆

www.gcdr.gov.cn (2025-01-09) 来源:民族地区工作处

袁志昆,男,汉族,中共党员,1987年4月生,雅安市芦山县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2021年8月,袁志昆被选派到雅安市芦山县芦阳街道大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秋去春来,寒来暑往。今年已经是袁志昆在大同村驻村的第3个年头,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路上,他风雨兼程践行初心、扎根农村助力振兴,从一个机关干部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村里人,并参与见证了大同村发展变化。

发展产业,他是“智多星”

“集体空、没人听,集体有、跟着走”。初到大同村,村集体无资金、无产业、无人才,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益仅3万元。驻村多年,袁志昆深知,只有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干部说话才更有底气,村民才会关心和支持村级事务,基层党组织才有更好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所以他暗自下定决心要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任期头等大事来抓。

说干就干,到村任职短短3个月,他通过调研走访,并立足大同村实际情况和区位优势等条件,探索出了“村集体+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发展模式,利用50余亩集体闲置土地与种植大户合作,共同打造生态果蔬种植基地,同步邀请农业专家、技术骨干围绕土地治理、土壤改良、育苗育种等内容,开展“理论讲解+实践指导”等实地培训4场次,培育种植、管护等方面能手15人,进一步做强了乡土人才支撑,助力村集体经济突破40万元。

“这块土地原先闲置了很多年,多亏袁书记来了之后,带领我们打造了生态蔬菜种植基地,还请来专家手把手指导,现在种上了南瓜、茄子、番茄等蔬菜,我们的收入又增加了”谈起这事,大同村种植大户葛国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大同村驻村第一书记袁志昆(右一)在生态果蔬种植基地调研产业情况.jpg

大同村驻村第一书记袁志昆(右一)在生态果蔬种植基地调研产业情况

共同致富,他是“领路者”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大力发展生态蔬菜,部分种植大户率先尝到了“甜头”,但怎样发动更多群众参与?解决蔬菜销路问题?又成了困扰袁志昆的新难题。经过多方打听,袁志昆结识了云雅禾乡种养殖专业农民合作社负责人杨志超,得知合作社正缺少特色农产品后,袁志昆激动不已、有了想法,经与村“两委”商议,迅速达成合作,共同搭建云雅禾乡生态农产品“一站式”收购平台,以不低于市场价格收购种植大户、农户的生态蔬菜,让种植大户、一般农户种有方向、销有渠道,带动群众稳定增收。

大同村生态农产品“一站式”收购仓库.jpg

大同村生态农产品“一站式”收购仓库

“在袁书记的帮助下,我们种的菜再也不愁卖不出去了,这一年下来,家里多出了好几千元了”脱贫户张国兵说道。

2023年初,为进一步延伸服务链条,拓宽农产品的销售路径,让大同村的农产品走得更远,袁志昆积极谋划并成功争取到中省财政资金扶持项目,与云雅禾乡专合社共同修建乡村振兴经济生活服务综合体,配套仓储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电商直播中心、农产品初加工车间、生鲜超市,健全完善“种植基地+农户+仓储+电商平台”的发展模式,利用“互联网+”新业态,畅通“农产品进城”渠道,提高了“云雅禾乡”品牌知名度,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7万元,并提供30个就业岗位,带动群众增收2万元。

“我家里有小孩要照顾,没办法外出务工,现在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特别感谢我们的袁书记”大同村脱贫户舒乾玉平时主要负责生鲜超市的收银,每月能有2400元的收入,当谈到这份工作时,她十分满意。

大同村乡村振兴服务综合体.jpg

大同村乡村振兴服务综合体

为民服务,他是“贴心人”

“群众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去做的,群众满意的,就是我们要做到的”。驻村以来,袁志昆坚持每月走访脱贫户和监测户,每季度遍访一般户,与群众拉家常、纾解困、谈发展,成为了近在身边的“贴心人”,每每提起他来,群众不是点赞就是感谢。

“去年我刚刚考上大学,但是父母离异,且父亲又患有老年痴呆,家庭条件根本无法支撑我上学读书,原本我都绝望了,但是袁书记在了解到我的困难后,四处奔走,又是宣传、又是对接的,不仅帮我筹集到了1.2万元的助学金,还用村集体经济每年资助我,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圆了我的大学梦”村上的贫困大学生张多提到袁书记,言语里就充满着感激。

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增长后,袁志昆在驻村工作例会上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议,每年年底按程序提取部分集体经济收益改善全村基础设施、为村上80岁以上的老人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助全村的困难家庭大学生上学等,共享发展“蛋糕”,反哺群众、服务民生,让群众共享红利的发展效应不断凸显。

大同村第一书记(右一)主持提取集体经济收益为8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医保现场.jpg

大同村第一书记(右一)主持提取集体经济收益为8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医保现场

“现在每年都不用自己掏钱买医保了,袁书记让我们享受上了不用花钱还帮办的好福利,儿女在外也不操心、不担心了”“集体经济发展好了还有这些实惠,安逸!”“哎哟,其他村都羡慕我们哟!”老人们笑脸盈盈、十分高兴。

为了让村民夜晚出行更加安全便捷,袁志昆与村“两委”走村入户做调研,并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在得到了大家广泛支持后,按程序提取集体经济收益6.5万元安装路灯105盏,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难”问题,既照亮了群众的“幸福路”,也照暖了乡亲们的心。

“真是好啊,安装路灯以后,我们这个山凹凹彻底亮起来了,以后吃完晚饭出去遛弯、走耍再也不怕看不见、崴到脚了”5组村民高雯喜不自禁地说。

驻村3年,袁志昆已完全融入了大同村,每次下村入户,村民们热情地邀请他到家吃饭,俨然一副“村里人”模样。“群众不拿我当外人,我就拿他们当亲人,只要大家需要,我愿意继续为大同村的发展用劲出力,不干出一番事业和成效来,绝不撤退”袁志昆斩钉截铁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