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9049343

用心做事 用情待人 用爱驻村——遂宁市船山区桂花镇金井村驻村第一书记 唐龙

www.gcdr.gov.cn (2025-01-09) 来源:民族地区工作处

唐龙,男,中共党员,退役军人,遂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策法规科科长,2024年7月担任遂宁市船山区桂花镇金井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常有人说基层苦、基层累,但越是苦、越是累的地方越是年轻干部磨出真功夫、练出真本领的“宝地”。从成为驻村干部的那天起,他告别了陪伴两个幼儿成长的时光,把“办公桌”搬到了群众屋檐下、田间地头里,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队伍的一员。从一名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到驻村第一书记,转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和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寻找共同点,画好同心圆

唐龙到村的那天是8月1日建军节,村里正在组织召开退役军人座谈会。会上,他向大家做了自我介绍,谈到作为一名从戎7年的退伍军人,非常荣幸能在这光荣的一天到金井村报到,向各位老兵、老班长致敬,今后也将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和大家并肩战斗、共谋发展。共同的军旅生涯勾起了老兵们对往昔峥嵘岁月的追忆,大家也畅所欲言起来,有的谈到了自己的当兵生活,有的聊到了这些年村里的发展变化,一下就拉近了距离。从那以后,他在走村入户时,经常坐下来和村里的老兵叙叙旧、聊聊天,一来二去,他对村情民意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随后,他用最短的时间遍访了在村常住的脱贫户、监测户,自己建立了第一手的工作资料信息库,详细记录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家庭成员身体状况、收入来源、大额支出以及住房、饮水、医疗等情况。他深深地体会到:要寻找与群众的共同点,要学说“土味话”,学练“土方法”,把陌生的你我连接起来,对于打开工作局面至关重要。

8月,到脱贫户、退役军人刘太清家入户走访,了解生产生活情况。.jpg

8月,到脱贫户、退役军人刘太清家入户走访,了解生产生活情况

12月,到脱贫户夏昌国家旁边,查看排水渠排水情况,协调解决堵塞问题。.jpg

12月,到脱贫户夏昌国家旁边,查看排水渠排水情况,协调解决堵塞问题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我们的大事

“离群众更近一点”,不只是空间的距离,更是心灵的距离。唐龙到村里不久就参加了防返贫集中排查。一方面,他看到了脱贫群众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党的惠民政策在最基层得到生动落实。另一方面,也发现很多小事极大地影响了群众的幸福感。比如,他和工作队到一位独居老人家里排查时,老人一看到他就像找到了“救星”,拉着他忙说家里的电视坏掉了,老人已经好几天都只能对着电视发呆,不知该怎么办了。起初,他真的以为是电视坏了,后来才发现只是遥控器电池的问题。习惯用手机、用电脑的年轻人,平时很少看电视,很难想象电视对独居老人有多么重要,有的时候看电视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到村以来,唐龙和工作队员们一道,为部分村民购置电视机、轮椅、手套等生活用品,协调人员为独居老人安装视频看护设备,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修剪树枝、打扫卫生等,受到一致称赞。他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有时候群众的诉求很小、很朴素,但群众的小事都是天大的事,只要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群众就会把你当成“自家人”。

8月,到一般户戴可其家入户走访,了解并解决电视机无法使用问题。.jpg

8月,到一般户戴可其家入户走访,了解并解决电视机无法使用问题

11月,到脱贫户杨祖国房屋前修剪树枝,排除树枝过大产生的安全隐患。.jpg

11月,到脱贫户杨祖国房屋前修剪树枝,排除树枝过大产生的安全隐患

驻村舞台广阔,产业发展首当其冲

基层一线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党和政府的利民政策落实、群众的急难愁盼解决,需要笃行实干、接续发力。驻村之前,他在政府办从事公文审核工作,接触纸上的文件多一些,到基层一线实践相对少一些。到村以后,他才真切感受到基层舞台有多大、多广阔。因为锻炼的机会和挑战真的非常多,随时随地都有新的问题等待解决,要么宣讲政策、化解纠纷,要么对接部门、走访企业,每天都会面对不同的人和事。他深知,想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干到点子上,需要在谋产业发展上下功夫。于是,他就在村上向下扎根,“身入”基层,“心到”基层。深入金井村赫溪农夫水厂、建华冬枣基地、柠檬果园等,了解业主生产经营情况,积极对接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争取更多政策、项目支持,有序推进赫溪农夫水厂扩容、建华冬枣基地扩大规模等工作,有望再带动本村群众就地就业50余人,村集体经济再上一个台阶,年收入达40万元。

9月,在金井村办公室为村民代表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jpg

9月,在金井村办公室为村民代表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11月,到赫溪农夫水厂调研,与负责人罗海蓉交流扩项项目推进情况。.jpg

11月,到赫溪农夫水厂调研,与负责人罗海蓉交流扩项项目推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