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9049830

扎根基层 在驻村中“助村”更“铸心”——红格镇联合村第一书记万文静

www.gcdr.gov.cn (2025-01-09) 来源:民族地区工作处

还未立冬,但一大早走在村子里,还是感觉到冷冽的寒意。“万书记,你们要下队去啊?”迎面遇到下地干活的村民,我拢了拢身上的棉衣笑着应了几句,就和工作队员们继续往村子更深处走去,今天得抓紧时间帮脱贫户把产业贷款办好。

这是我到联合村驻村的第二年,在这个地处盐边县红格镇东南面的脱贫村,我看过春天菜地的一片翠绿,听过夏日满树的蝉鸣,尝过秋天金黄柿子的甜蜜,也吃过冬日限定的刨汤宴……我也如同田地里的庄稼,把自己交付在联合村的这片土地,努力向上生长,脚踏实地做好驻村工作。

“下得去”基层,做乐于驻村的真心人

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很繁杂也很特殊。作为一名县直机关下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刚来联合村时,身份、环境和工作方式的转变让我长久不能适应,不是因为基层艰苦,而是苦于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好在有村组干部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在同吃同住同工作的日子里,我们驻村工作队和村组干部一起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一起走村入户家访、一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对做好基层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逐渐学会了用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有共鸣的方式开展工作,将强组织、抓产业、稳治理、优服务等各项工作扎实开展起来,我真正体会到了扎根基层方知民情之重,心系百姓方得真知,行胜于言、实干为本,思想上也从刚开始的不会干、不敢干变成了我想干、我能干。

图1:驻村工作队组织召开“坝坝会”开展政策宣传.jpg

驻村工作队组织召开“坝坝会”开展政策宣传

“融得进”群众,做为民服务的贴心人

黄文秀曾说“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驻村以来,我们工作队主要的工作阵地不在办公室,而变成了群众家中、田间地头。从学会进农家门开始,我和2位驻村工作队员走遍了联合村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踏遍了全村609户村民的门槛,对89户脱贫户更是已经熟门熟路,逐渐学会了讲农家话、知农家情、办农家事,见识到了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基层百态:“书记,我家的菜卖不出去了,能不能帮帮忙?”“家里老人生病了花费大,能不能帮忙解决一些?”于是,在积极争取和落实产业帮扶、医疗救助、消费帮扶、雨露计划、外出务工交通补贴等一系列措施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引导群众发展产业、外出务工,探索更多更好的发展路径。或许是因为无数次入户走访,亦或是某一次帮村民争取了一笔医疗救助金、代写了一份申请书、落实了一次产业帮扶项目、清通了一条沟渠,群众有困难时都会主动联系我们,路上遇见也能拉起热络的闲话家常,我们真正成为了联合村驻村工作队。

图4:驻村工作队入户开展帮扶慰问.jpg

驻村工作队入户开展帮扶慰问

“干得好”工作,做乡村振兴的有心人

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联合村气候独特、资源和人文优势明显,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为了更好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与村“两委”一同谋发展、实施“和美乡村”建设,通过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闲置资源盘活利用、特色产业优化提升,在村上改造建设了民宿、茶炉、博物馆、餐厅、乡村图书馆等特色旅游休闲空间。引进杭州余粮乡创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打造高山蔬菜品牌为切入点,配套品牌符号设计、吉祥物IP设计、文创产品开发等,持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今年联合村89户脱贫户人均收入已达到1.8万元,同比增长了20%,联合村的道路变宽了、环境变好了、群众收入变多了,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了,驻村的意义仿佛在某一刻具象化了,我参与了联合村的成长,也在参与的过程中成长了起来。

现在每天到联合村旅游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也担任起了临时解说员和引导员,向他们讲述联合村的故事、发展变化和美好未来。

图5:带领游客参观联合村.jpg

带领游客参观联合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