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区聚焦物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业主委员会作用发挥不充分、物业企业与居民和业委会矛盾频发等问题,创新探索“红色物业”建设,推行小区党支部党务公开、业委会事务公开、物业服务事项公开“三公开”机制,打通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小区居民间的信任链,提升物业企业服务水平,增强居民参与基层治理意识,构建党组织引领下的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物业服务体系。一是强化物业行业管理。打破物业行业“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怪圈,成立区物业行业党委和红色物业党群服务中心,出台物业行业管理标准和物业行服务业规范,向街道下放5项与物业服务相关的行政处罚权,设立4个街道区域化物业企业联合党总支,选派物业企业党建指导员26人,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达到100%,以单建和联建方式成立小区党支部80个、楼栋院落党小组478个,有效构建物业行业党委抓行业管理,街道社区小区抓属地管理的纵向到底、横向联合的服务管理体系,为“三公开”顺利推行奠定基础。二是优化公开公示方式。针对党组织、业委会、物业企业信息公示相对分散,居民获取信息不便问题,由组织部牵头抓总,物业行业党委、街道社区分别督导物业企业和业委会公开公示,在小区内物业服务中心、广场或主要出入口选择固定位置,集中规范设置“三公开”公示栏。同步在街道、社区微信公众号中开设“三公开”公示专栏,将内容较多、篇幅较长、不方便张贴公示的文档文件上传生成二维码,并打印张贴在公示栏,方便群众通过扫码、随时查看,切实拓宽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三是强化监督评议。针对部分物业企业和业委会公开内容不准确、不规范、不及时,居民难以了解真实情况的问题,由住建部门和街道党工委共同指导,社区党组织具体实施,定期邀请审计部门或聘请专业机构对小区公共收益收支、公维费用使用等公示内容进行审计,审计结果向全体业主公告。并在住建部门建立诚信档案、黑名单制度等方式,对虚假公示、拒绝公示的物业企业实施信用降级处置。
二、聚焦群众关心关切,明确公开事项内容。一是小区党支部党务公开。持续增强党组织在居民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强化党员在居民中的表率作用,将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骨干党员的姓名、联系方式、服务承诺等内容进行公示,营造“亮身份、亮承诺、当先锋”的良好氛围,拉近党群距离。除党组织应该公示的内容外,同步公示小区党组织议定的有关小区治理的各类事项,定期公示居民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热点问题的处理回应情况,及时回应党员和群众关切,以公开促落实、促监督、促改进。二是业委会事务公开。聚焦部分业主认为业委会与物业服务企业关系不透明、存在利益链接,对业委会履职不信任的问题,详细公开物业服务合同、业委会成员物业权属和缴费情况,提高业委会公信力。针对公共收益收支不透明,致使居民与业委会关系紧张的情况,全面公开公共收益收支,保障业主知情权,打通业主监督渠道,增强业主与业委会之间的信任度。对于居民参与小区治理主动性低、存在感弱的问题,动态公开更新业主大会、业委会讨论决定事宜,切实增强居民关注度、参与感和归属感。三是物业服务事项公开。在公开物业企业基本信息、信用信息、项目负责人及联系方式、投诉电话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居民对物业服务内容和标准不清晰,在管道疏通、开锁换灯等问题处理中主体不明,导致物业与居民矛盾频发问题,全面公开物业服务企业在维修、维护、保养等方面的服务内容和标准,帮助居民明确物业企业和自身的权责边界。对于物业费、公共收益收支不透明的问题,每季度定期公示物业服务费收费标准、物业费和公共收益收支情况,让业主居民清清楚楚缴费、明明白白消费。
三、多方协同联动,破解小区治理难题。一是理顺治理主体关系,实现良性互动。通过公示公开,增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和居民业主间的信任度,构成小区党组织引领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和广大居民共同开展小区治理共商、共建、共治、共管新格局。芙蓉汉城小区党组织书记兼任物业企业负责人,将党建工作与物业服务工作同谋划、同推进,将小区部分指定公共路面区域划为停车位,解决了居民停车难问题;海峰苑小区在物业企业的支持下,对物业用房、旧车棚提档升级。教师公寓抓住老旧小区改造机遇,通过业主委员会劝导鼓励,组织居民安装电梯12部,解决了高层老年居民出行不便问题。二是提高物业服务质效,物业更加精细贴心。以公开物业费、公共收益收支情况、物业服务事项为着切入点,减少不透明,物业企业物业费收费率平均增长30%,大部分达到100%,切实提高物业企业向业主提供优质服务的积极性。银丰小区、三汇绿岛等小区物业收费率显著提高,小区垃圾清运由以前的两日一清变为一日两清,公共设施建设得到提升,小区绿化面积不断扩大,停车管理更加有序,小区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增强公民意识,引导居民参与治理。通过公开公示,增强了居民对物业企业和业主委员会的信任度,减少了隔阂,有力增强小区居民参与社区小区治理的积极性。在小区居民党的倡议下,32个小区建立物品临时放置点,建设共享工具屋182个,统一购置扳手、梯子等居民“平时不常用、用时必须有”的工具后物品,以共享方式让渡居民使用。通过居民自主发掘,党组织统筹整合,利用闲置空间改(扩)建居民活动场地18处,作为居民兴趣社团的活动场地,有效丰富公共服务供给,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有效增进,参与基层治理的愿望和主动性愈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