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39107602

绵竹市“三大红利”回引农民工助力乡村振兴

www.gcdr.gov.cn (2021-03-05) 来源:德阳绵竹市委组织部

45岁的绵竹人王刚2017年带着资金和技术回乡创业,投资3000万元成立四川旺福王食品有限公司,多年来,坚持讲诚信,讲信誉的经营发展理念,带动周边就业80余人,2020年12月,王刚获评四川省返乡下乡创业明星。

王刚,只是绵竹众多回乡创业人的一个代表,近年来,绵竹市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严格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大发红利吸引越来越多优秀的农民工“雁归绵竹”,返乡就业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一、用足用好政策红包吸引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

疫情期间率先出台政策,稳就业。为应对新冠疫情对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影响,及时出台《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支持企业使用本地务工人员的实施意见》,鼓励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疫情期间,共有771人在25家企业务工,发放就业吸纳奖励138万元,通过“稳就业”实现经济“稳增长”。

打造主题基地配套政策,促创业。一是通过围绕家乡情结,打造返乡创业基地;围绕转型发展方向,打造“返乡创业一条街”;围绕乡村振兴目标,打造返乡创业聚落;围绕创新创业要求,打造返乡创业孵化园区等“四个围绕”,梯度式培养返乡创业人才。二是落实创业补贴、创业场租(网络运行物流)补贴以及创业吸纳就业奖励,为226名创业者发放创业补贴193.6万元、场租补贴36.6万元和创业吸纳就业奖励2.5万元,开展创业培训19期培训556人;对80名创业初期融资难的创业者提供创业担保贷款1234万元。三是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创业环境,为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农民工搭建创业联盟互助交流平台;举办高质量创业大赛激发返乡创业者的热情,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新格局。

二、订单式培训提升本地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

打好培训方式“组合拳”。重点加强对返乡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就业+创业”“线上+线下”“项目制培训+品牌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让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并鼓励农民工就地创业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聚焦市场需求“订单训”。精准调研市场需求,结合“三高三地”定位目标,针对沿山乡村旅游开发和返乡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和就业意愿,“订单式”开发培训项目,优化培训的内容,开展更“接地气”的教学,开发了巴蜀火锅、巴蜀小吃、新式服务员、养老照护等沿山旅游需求量高的技能培训项目,鼓励返乡农民工通过培训参与到乡村旅游就业创业中,同时为沿山农家乐、乡村民宿、康养发展培养“适销对路”的技能人才。

跟踪培训服务“问实效”。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开发绵竹年画制作、白酒酿造勾调和网络营销、美妆美甲、农村建筑工匠等方便农民工灵活就业和就地就业率高的工种,按照“以培训促就业”的指导原则,加强对培训后的学员提供职业指导咨询、组织企业进培训班现场进行招聘,帮助学员实现“毕业即就业”。2020年通过培训实现就业创业500余人。

三、吸纳优秀农民工进入村“两委”促乡村全面振兴

实行优秀农民工党员专项发展。完善驻外农民工综合服务党委、镇街党建联络员和村党组织书记负责优秀农民工入党跟踪培养机制,将108名优秀农民工党员纳入实名制培养发展计划,全市发展优秀农民工党员总数超过农村发展党员总数的60%。

实施农民工后备力量专项培育。采取群众推荐、公开遴选、组织考察等方式,将286名优秀农民工纳入后备力量人才库,开展农民工后备力量全覆盖培训,搭建锻炼平台190余个,农民工后备力量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

实施农民工村干部专项培训。举办农民工村干部培训班22期,培训农民工村干部210余人次,强化农民工村干部在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的能力。

截止目前,全市共发展农民工党员1248人,返乡农民工担任村(社区)干部405人,培养为村(社区)后备干部432人。